摘要:新中国史口述研究与人口统计的代际年岁相关,其所面对的史实、人物和事理均处于“宜采集”和“需抢救”状态,并具有鲜明的“共同经历型”特征。其中,社会学注重探求口述与“集体记忆—社会认同”的关联,强调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并通过“社会建构”的话语分析诠释历史。这一取向不应称为“口述史”研究,而应称为“口述记忆”研究。历史学则将口述定位为“史料”,强调与以档案为主干的“合围型”史料群进行比对考订。二者在旨趣、要诀、范式、目标上是不同的,应在既双向平行又相互映照的轨道上前行。
全文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