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
储著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大进展
发布时间: 2019-12-26    作者:储著武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9-12-25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明确以“三大体系” (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建设为重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一、指导思想: 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大量引进西方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大量翻译出版国外的教材与著作,一度使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这种严重挑战的主要表现就是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比如,经济学科中新自由主义泛滥、历史学科中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等。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延续下去,必将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郑重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指导思想地位的问题。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①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科研要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做出积极贡献。”②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③ 2017年3月5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④ 2017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 周年贺信中表示,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以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⑤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极端重要性。2019 年1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贺信中强调,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⑥

  党的十八大以后,为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与措施。

  1. 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经统计,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共有4 次专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习主题。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2013 年12月3日);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以“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2015年1月23日); 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2015年11月23日);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以“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主题(2017 年9月29日)。党的十九大以来至2019年8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题的有一次,即第五次集体学习以“《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为主题(2018年4月23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并专题研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重要文献,向外界传递出加强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强烈信号。

  2.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与此同时,思想理论工作者汇编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书籍,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2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新闻媒体以及新媒体还制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影视理论节目,较好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在经典文献编辑方面,2015年3月,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启动“马藏”(马克思主义典籍的汇集) 编纂工程,全面整理并汇编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这一浩大学术编纂工程计划于2035年左右完成,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教材编写方面,“马工程”系列教材不同程度地做出修订,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专业课教育教学提供权威教科书。在重大学术平台建设方面,经教育部批复,由北京大学主办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2015年和2018年分别召开第一届和第二届大会,成为研究、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高端学术平台。2019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还首次推出思想政治课理论研究专项,加强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研究工作。

  4. 加快建设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掀起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热潮。2015年9月10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国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以及民办高校都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或马克思主义教学机构。中宣部、教育部推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程。迄今为止,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共有37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尤其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已经成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或改名、或重新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截至目前,由中宣部批准,在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成立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成为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在这些国家级中心之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也成立相应的教学研究机构,负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研究工作。

  二、重在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体制。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制定并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两大意见”为契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形成了一种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良好局面。

  1. 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基金与规划为重点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体制开始过渡到职能更为全面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体制。2017 年11 月17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成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决定成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体制的重大变革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2. 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向智库型方向发展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做出重要部署,并决定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2015年12月,25 家智库成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智库建设迎来井喷式发展,智库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有益的决策咨询。

  3. 明确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向与路径

  2017 年3 月5 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意见》指出: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⑦《意见》发出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等都制定了落实方案,积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竞相发力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支撑哲学社会科学“大厦”的三大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重点来进行。

  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

  一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获得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2017 年9 月,教育部等部门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 所(A 类36 所、B 类6 所) 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 所名单。在国家开展“双一流”建设以后,各省市自治区也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本地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和具体方案,加快本地区“双一流”建设。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提上日程。2015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又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多次做出指示。

  三是“绝学”、冷门学科获专项支持。2018 年6 月,为扶持“绝学”、冷门学科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决定自2018 年起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加强对相关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以及学科发展的支持。四是新时代教材建设加快进程。2016 年,中办、国办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中办发﹝ 2016 ﹞ 66 号)。2017 年7 月3 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关于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通知》。随着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全国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得到加强,同时新教材编写、审定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2.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

  一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实施“中华思想通史”等重大项目为契机,大力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体系建设。每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都发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指南,并发布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2018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打造创新工程升级版的计划。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社会科学院也提出创新工程的任务,开展所在地区重大问题的研究。此外,高等学校着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精尖创新中心。

  二是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使用做出调整,进一步解放科研生产力。2016年9月7日,财政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印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2019 年4月28 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简化各种手续,激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科研活力和创造力。

  三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与学术评价获得新发展。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科学评价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重在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⑧2018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要求针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⑨

  四是加强科研诚信建设。2018 年5 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赋予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和管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的任务,对于克服学术不端行为具有实质性作用。

  3.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做出诸多努力。中宣部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中央党校、教育部等十余家单位参加,构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机制。为了将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核心思想、关键话语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原中央编译局和光明日报社合作发布“中央文献重要术语译文”。为了提升国际话语权,外宣部门、新闻出版机构定期将党的思想理论书籍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2卷等以各种文字翻译出版,组织实施将中文学术著作翻译成外文出版。有关部门还着力打造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等。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体现出党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领导,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发展、新胜利、新硕果。当然,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还将面临一些新的困难与挑战,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一定会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明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注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4 页。

  ②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 年第9 期。

  ③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8 页。

  ④《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 年5 月17 日。

  ⑤《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 周年的贺信》,《人民日报》2017 年5 月18 日。

  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人民日报》2019 年1月4日。

  ⑦《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 年5 月17 日。

  ⑧《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人民日报》2018 年2 月27 日。

  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意见〉》,《人民日报》2018 年7 月4 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