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国史研究方法
个体经验如何进入“大写的历史”:口述史研究的效度及其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 2022-04-19    作者:周海燕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11-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口述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个体经验是否具有信度的争议。既有研究往往通过抽样,随机性地获取口述对象,从而保证所获取的材料具有可代表性;或是将口述史资料与档案资料进行比对来保证其有效性。但这些方法都未意识到口述史研究的独特价值所在。口述史研究的效度不仅体现在个体的经验能够证实历史事实,更在于它能够反映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所说的"社会事实"。因此,研究者应该在口述对象的选择、口述资料的搜集、访谈过程的深入互动以及对资料的解读和分析等环节中充分把握好:1.位置与关系之间;2.内容和语境之间;3.感知、行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追溯个体如何联结而构成社会的过程,从而让个体经验进入"大写的历史"。上述三组张力,构成了口述史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

  全文见附件

  1. 个体经验如何进入“大写的历...述史研究的效度及其分析框架_周海燕.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