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群众文化建设史
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 创作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影视精品
发布时间: 2010-09-30    作者:刘云山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9-3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用多彩的乐章奏响时代主旋律

  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主旋律是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主流,时代前进需要昂扬向上的主旋律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我们的影视艺术一定要在丰富多彩的题材、形象、个性中贯穿主旋律,在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呈现中反映主旋律,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使之成为时代最强音。

  以丰富多样的题材来表现主旋律。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影视创作的繁荣也应以题材的丰富多样为重要标志。把主旋律与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题材划等号,其实是一种误解。主旋律代表着一种精神,不仅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题材可以体现,其他各类题材都可以体现。如果题材类型单一、结构失衡,主旋律很难有多彩的音符。现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的主题,值得全力书写、精彩呈现。要善于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反映多彩的生活,透过各类题材演绎伟大的时代。

  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来体现主旋律。影视创作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塑造形象,人生感悟需要人物故事来承载,思想价值需要艺术形象来表达。如果没有血肉丰满的形象,人物脸谱化、概念化,就难以吸引观众、产生感人力量。许多经典影视作品,留在观众记忆里的,往往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年,我们的影视剧成功塑造了一大批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为当代中国影视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令人鼓舞的艺术形象,蕴含着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把他们连接起来,展示的就是当代中国的形象、中国人的形象。弘扬主旋律,一定要在塑造性格鲜明、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下功夫,善于挖掘人性中的美好,彰显人的善良、宽宏和爱心,充分展现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和奋发向上的时代风貌。

  以个性化的艺术创新来展示主旋律。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当今文化,内容为王、创意制胜。要把主旋律唱得更响亮、更有感染力,需要大胆创新,需要彰显艺术个性,形成多样的风格。有的作品选材很好、主题也不错,但不好看、不耐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模式化、缺少个性。艺术的创造从来都应当是千姿百态,艺术百花园从来都应当是奇葩竞放。有的艺术家的作品大气磅礴,有的婉转清丽,有的善于通过大事件、大场面来体现恢弘主题,有的善于撷取生活的浪花和细节来演绎主流价值。我们影视工作者应当把独到的艺术创造作为自觉追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以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表现时代的主流思想和精神,以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展现人间的美好。

  四、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

  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影视艺术借助影像与声音传达人类对现实的认识、态度与希望,也贯注着人们的激情、理想与想象。现在文艺创作方法越来越多样,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影视创作实践中,我们既需要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也需要张扬浪漫主义情怀;既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反映生活,又要赋予生活以美好的希冀与理想,在更高层次上开拓艺术的新境界。

  现实生活是影视创作的源头活水。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是中国文艺的光荣传统。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为我们进行艺术创造提供了无比丰厚的宝藏,为影视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置身伟大时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无动于衷,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发掘、不去表现。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火热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提炼主题,更好地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像、为人民立传。要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社会实践的浪潮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和多彩的画面,反映时代的进步、人民的创造,描绘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复写,不是自然主义的拷贝,而应当高于现实、贯注理想。现实社会中并非到处是鲜花,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要不要反映,而是如何反映。如果只是单纯地记述现状,而没有对将来的理想追求,就不能鼓舞人们前进。我们的影视创作,不能原始地展示丑恶,而应当用正义驱逐丑恶;不能消极地表现黑暗,而应当用光明去照耀黑暗,让人们看到美好、感到温暖,勇敢快乐地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我们的艺术家要有驾驭和把握生活的高超能力,把创作变为生活的深加工、思想的再提炼,以艺术的方式反映社会变迁中的得与失、喜与忧,既保持生活的鲜活又不拘泥于生活,由生活的真实达到艺术的真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深厚积淀,也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我们的艺术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中华民族向来极富想象力,中国文艺有着深厚的浪漫主义传统,许多古典文艺作品彰显了奇幻的想象和瑰丽的创意,这是很值得珍视的。我们的影视创作,应当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张扬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保持浪漫主义激情,以充分的自信进行艺术的创造,在构思创意、形式手法上大胆突破,努力开拓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广阔艺术空间。

    1. 魏立帅: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
    2. 宣传文化事业继续执行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3. 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性质变迁与政策意义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5. 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6.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大踏步前行
    7.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60年
    8.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9. 雪域高原 人文日新
    10. 关于方志科学性问题的再思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