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让生活绚烂多彩
——上海世博会安徽馆侧记
本报记者李陈续
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和小青瓦、天然灵璧石象形的黄山“迎客松”、翩翩起舞的散花天女和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与长江、淮河、新安江的“三山三水”绮丽风光……安徽馆展示的历史文化、人文山水、经济发展、优美环境,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6月23日至27日,世博会“安徽活动周”的推出,更是从经济、科技、文化多角度演绎着与上海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相呼应的安徽馆内涵:徽文化,让生活更多彩!
无徽不成镇的“安徽智慧”
“源远流长的徽文化,创造了明清时期无徽不成镇的传奇。”安徽省参与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花建慧介绍,安徽馆就是立足于徽文化内在特质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独特贡献,通过充分挖掘徽文化促进城镇发展的历史脉络,着力弘扬徽文化环境友好、天人合一时代精神的力作。
与中国红下五光十色、炫目亮丽的众多展馆不同,位于A片区的安徽馆,建筑外观提取明清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的粉墙黛瓦作为装饰,于粉墙之上表现山水意境,以经典黑白之美诠释徽派建筑对建筑风格的深远影响,恢弘大气而尊贵精细。走进安徽馆,迎面便是笑迎八方客的“迎客松”;漫步在连接场馆的两个通道,一面是黄山云海行云流水般的美妙画卷和安徽山水的风光精萃,直观诠释城市因山水而有生气的道理;另一面,老子、庄子、华佗……30位皖山徽水和徽文化经千百年造化孕育出的历史文化名人与您相伴,城市因人文而显厚重。
清雅静谧的徽派建筑天井场景是命名为“和谐之源”的展示——天井中央设置一方造型古朴的石鼓,石鼓四周铺陈有“荷花”“螃蟹”画面,寓意“和谐”。“和谐”是徽文化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更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以“和谐之源”展项为中心,四周呈“田”字状环绕分布四座徽州民居防火水缸互动展项。观众通过缸体表面互动界面触摸操作,将显示安徽及所辖十七个市的“城市”、“经济”、“人文”、“风光”等四项内容,寓意着徽文化核心理念对现实社会生活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水归堂”是徽文化对民居建筑的最直观贡献之一。天井,作为徽州民居中最基本的建筑格式,它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坐在厅堂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既与外界相对分离,又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设计,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在徽文化的升华演进中更承载了“文明、开放”的创新精神。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注入沟渠,四方之财犹如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家中……蕴含着“天降洪福,汇集财富”的寓意。多媒体技术营造的徽州大院天井,春雨淅沥而下,惊雷抚顶掠过,雨点在脚下的水面泛起一片涟漪,荷花随着雨声摇曳,螃蟹和游鱼嬉戏其间,游客恍若置身于真实的徽州天井之中,感受四水归堂带来的震撼。
水墨古村、喜鹊飞掠、梅立枝头、彩虹当空、天女散花……伴随着黄梅戏的优美曲调,在如梦如幻的安徽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的“安徽智慧”无处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