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群众文化建设史
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09-11-23    作者:厉无畏    来源:人民日报 2009-11-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及鼓励措施

  1、发达国家都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但各具特色,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创意人才和文化资源,这两个要素都具有鲜明的地方个性特色,因此,世界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一般而言,发达国家都拥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但因各地经济文化基础不同,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

  比如英国,由于历史上殖民文化形成的语言、宗教和价值观念泛世界化,所以其传统文化符号和体系以整个世界为市场,比如莎士比亚、狄更斯、摇滚、足球、大不列颠百科、牛津词典等等。而美国创意产业发展则借助两大驱动力:一是在其效率经济模式的基础上,文化得以传播,成为世界时尚,比如好莱坞、牛仔裤、芭比娃娃等;二是在技术领域的创造力,以硅谷、波音、微软、谷歌等为代表。法国、德国、意大利的特点是利用其历史文化影响力,比如文化遗产、音乐、美术和时尚。日本的创意经济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兴起的,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非主流文化体,日本的机器人、动漫、工业设计均体现了人类卓越的创造力。韩国尾随日本,在政府强力主导的推动下,日益增强其创意产业的影响。其他如拉美、非洲以及亚洲其他经济体,除了满足其自身的需要之外,基本上以“异域文化”的面目出现于世界创意产品市场。

  2、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已超越一般文化产业层面,进入创意经济的系统创新阶段

  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英国为先驱,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已经历了十几年,从当初注重发展与文化含量高的相关产业部门(如英国政府划定的13个产业部门,其中大部分为文化艺术产业门类)已经逐步发展到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等在内的整个经济系统的层面,进入了创意经济的新阶段。创意成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投入要素渗透和融合到各行各业,产业间的界限趋于模糊,触发了整个经济的系统性创新。在创意经济的新阶段,由于创意产业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文化产业的单一产业层面,因此各国政府在实际操作中,也跳出了初期主要依靠文化部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局限,由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部门负责创意经济的推进。比如,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均采取了高层的综合推进机制,为适应新的发展;德国等欧洲国家也改变了原先将创意产业等同于文化产业的提法,成立了诸如“创意柏林”的社团组织,今年“德国”杂志出了介绍德国创意产业的专辑,德国外交部印制了介绍德国创意产业的年历,翻译成多国文字,由各驻外使馆向全世界散发宣传。

  3、政府采取各种扶持措施积极协助开拓国际市场

  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政策、人才、资金等条件之外,市场规模的扩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都非常支持文化创意产品走向世界,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宣扬、推介本国的创意产业和产品,包括制定创意产品出口相关保障、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政策;在海内外组织开展各种创意活动,鼓励、引导创意企业、创意产品走向世界。比如日本,自2004年起完善了东京内容产品国际交易市场(TIFFCOM),今后的目标是使其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市场,以支持日本的内容产业进行海外扩张。同时实施“视频内容产品国际合作制作基础设施整备项目(J-Pitch事业)”,该项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综合信息中心”为国内外企业、业者合作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二是在世界各国举办工作展示会,促进剧本开发,建立人脉网络。

  4、鼓励各类民间组织直接参与本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国外政府在创意产业发展中十分重视发挥协会、大学、研究机构等民间组织的桥梁、中介作用,使政府不必直接与企业打交道,可从繁杂琐事中抽出身来制定法规、宏观政策、计划与目标。比如英国,设立了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政府向它们购买服务,这些中介组织主要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帮助和指导创意企业,将它们的创意产品推向市场。英国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及企业行为,从创意企业的培育、审核、认定、监督到人才、资金支持,全部由民间组织负责实施,政府只对其进行资格认定、下达任务指标,并实行指导、监督。

  5、重视中小创意企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

  创意产业发展的主体实际上是广大中小企业,因此各国都很重视扶持中小企业,直接对中小创意企业(不仅仅是园区内企业)实施从资金支持、减免税到技术、人才、市场开拓支持等积极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建立信用担保和价值评估体系、官民合作投融资体制、银行贷款优惠政策、出口风险保障制度、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政府采购制度等措施。比如日本,在投融资方面,由政府与民间合作成立投资基金,以投融资、参股、参与经营等多种形式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经营;在保险方面,对出口内容产品签订知识产权转让合同后由于战争、买方企业倒闭、外汇汇款限制等等原因而导致的不能回收货款进行广泛补偿;在税收方面,规定中小企业进行设备投资时,其购买设备经费可减免7%的税额,或特别冲抵30%。

  6、出台激活和培育本国创造力的长期战略性政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本是人的创造力,各国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确立都取决于创意人才及其才能的发挥,所以各国在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上都注重加大投入,出台激活和培育创造力的长期政策。如英国2008年2月发布的“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提出了要激发每个人的创意才能,缔造一流的创意企业、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报告确定了26条详细行动计划和相应目标。第一条就是从儿童教育抓起,尽早发现个人的创意才能,并分别对青少年、成人创意才能的培养,创意人才的就业等提供诸多帮助和有效通道。日韩都在高等院校新开设了创意产业相关学科,韩国对于急需的高级复合型创意人才,采取了集中培养的方式。去年为应对危机,新加坡政府出资一千亿新元实施提高企业设计能力的培训计划。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