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思想政治工作史
从《红旗》到《求是》党刊变动见证中国变革
发布时间: 2010-04-01    作者:王帆 郭芳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04-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时期,新使命

  文革期间,《红旗》成为那个时代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关注的“两报一刊”中的“一刊”,那一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定都首发于“两报一刊”。《红旗》和全国其他部门、单位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文革影响。

  1964年到《红旗》杂志社工作的荀春荣对那个时代记忆犹新,那一年,后来成为《求是》副总编辑的荀春荣从北大毕业后来到《红旗》任当时的第八组编辑。荀春荣回忆,整个杂志社的工作完全回归正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

  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这个时期的《红旗》每期都有经济建设的文章,主要的基调为“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政治重点”、“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改革势在必行”等,为当时方兴未艾的改革开放事业鼓与呼。

  在此期间,《红旗》也开始注意科学技术及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荀春荣从1985年开始担任《红旗》杂志科教文编辑室的副主任。回忆当时科教事业的红火,他感慨颇深:“当时‘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不久,但已经获得了相当多人的支持,全国上下对待科学、教育都十分地重视。《红旗》紧跟形势,在这方面发了许多文章。”

  在荀春荣看来,那个时候,邓小平提出将教育作为当时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是一个伟大战略家的眼光所至。“当时百废俱兴,谁都说要发展经济,但是怎么发展经济呢?当时邓小平同志强调科技,强调教育。”

  荀春荣说:“抓得太准了!”

  邓小平为《求是》题写刊名

  1988年5月30日,中央决定: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委托中共中央党校创办全党的理论刊物《求是》杂志。

  是年6月16日,《红旗》在出版最后一期后停刊。7月1日《求是》创刊,邓小平为《求是》杂志题写刊名。《求是》创刊总的指导思想要求是,以改革总揽全局,防止僵化和自由化。

  这一变革,被认为是80年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之一。 

  后来的《求是》总编辑苏星主持了《红旗》杂志的最后几期的工作,在按计划继续出版《红旗》杂志的同时,新刊物的筹备工作同时展开。

  在荀春荣的记忆里, “当时港台和国外的一些媒体造了很多舆论。在他们看来,《红旗》就是‘左’的代表,对《红旗》撤刊十分高兴。在大陆的一些党员群众当中,也冒出了一些想法,认为撤销当年毛泽东一手创办的《红旗》是不是要彻底否定毛泽东的一个前奏?”

  面对众多的猜测和争议,1988 年4月30日,苏星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他解释,《红旗》改为《求是》的主要原因是为适应改革新形式的需要。而以求是为刊名,更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也更符合理论刊物的性格。

  苏星后来才知道,这个刊名是李瑞环的创意。有一次在全国政协开会,李瑞环告诉他:“你们那个《求是》的名字还是我起的。”

  那是1988年上半年正在开人大常委会时,胡启立坐在李瑞环身边,拿着一个写了一大堆刊名的单子琢磨。胡对李说,新刊还没有一个好名字。李想了一下,就在那个单子上写了两字:求是。没想到,这两个字竟被中央采纳了。

  创刊初期,《求是》杂志的宣传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改革、理论探讨和研究以及引导社会舆论等四个方面,经济建设的宣传成为重中之重。杂志在经济建设的宣传上,刊登了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贯彻治理整顿方针、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文章。

  《求是》也初步展现出了自己的特点,例如在涉及重大政治原则是非问题上态度的谨慎,理论色彩比较浓,探索性突出,可读性较强。
   胡锦涛为《求是》确定办刊方针

  1989年7月28日,中央发出通知,决定将原来党中央委托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全党理论刊物《求是》杂志,改为党中央主办。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在目录页上标出“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字样。

  《求是》杂志恢复了与其前身《红旗》同样的地位和使命。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著名的南方谈话,成为了当代中国思想解放又一个里程碑。

  1992年第6期《求是》杂志已经先于南方谈话传达之前引述了邓小平在谈话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要求我们的思想再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些……今后的改革开放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许多问题已进入攻坚阶段,思想不解放,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敢冒风险的胆识、气概,是很难打开局面的。对于那些至今仍在妨碍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习惯势力和习惯作法,要敢于去破;对于那些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事情,要敢于去办。看准了的,就大胆去闯。胆子不大,顾虑太多,是迈不开大步,办不成大事的。”

  之后,《求是》对贯彻、落实邓小平的重要谈话和十四大精神展开了密集的宣传。在评论员文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坚持两手抓》以及《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多篇文章中,《求是》充分论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许多重要观点。

  1992年9月,红旗出版社将这些文章共25篇汇编成《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体会》一书,供广大干部学习参考。

  1999年11月25日,胡锦涛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求是》杂志社工作汇报时提出了“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高举旗帜,贴近实际,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刊方针。

  在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求是》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其权威性和指导性日益增强。中央的最高领导层也一如既往地给予关怀和支持,江泽民经常为《求是》杂志提供重要稿件,而从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每年都会审定一篇自己的重要文章,作为《求是》专稿在新年第1期首发。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进入新世纪后,《求是》依然是“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党刊的理论宣传就跟进一步”。

  回顾总结《求是》暨《红旗》50年波澜曲折的发展历程,《求是》杂志社社长李宝善深情地说:“从《红旗》到《求是》,一直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党在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阵地。《红旗》的30年和《求是》的20年,深刻反映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通过纪念《求是》暨《红旗》创刊50周年,确认《红旗》是《求是》的前身,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进一步增强全党的理论自觉、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于扩大党中央机关刊的社会影响、进一步办好《求是》杂志,都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一定要以创刊50周年为新起点,以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己任,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杂志质量和办刊水平,让党中央放心,让广大读者满意。”

    1. 中国理论第一刊《红旗》的创办始末
    2. 邓力群二三事
    3.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共产党》月刊
    4. 由中国的变革反思西方发展模式
    5.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6.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7.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8.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9.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