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体会
读了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载《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6、17期)一文,备感振奋,深受鼓舞,收益良多。云杉文章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创新性地阐明了我们党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作者对文化问题深刻扎实的理论思考,是探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成果,堪称宏篇力作。
宏大而凝练的体系
云杉文章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气势恢弘,体系宏大,有一种令人折服的雄辩力量。
恢弘的气势从哪里来?一是源于立意高远。文章站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高度思考当代中国的文化问题,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一历史趋势,立足于当代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的历史时刻,立足于当今时代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现实,从如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思考中国的文化问题。二是源于视野开阔。文章既有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精辟论述,又有对人类进步历程的旁征博引;既有文化理论问题的思考,又有文化实践经验的概括;既是一部回顾历史、立足现实的中国文化沉思录,也是一部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启示录。
宏大的体系何以体现?一是架构完整。文章用三个部分统领全篇: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清晰地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系框架。每个部分由三到五个核心论点作为支撑,每一个核心论点往往又包括几个分论点,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二是解答重大问题。文章系统回答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的特点、执政党的历史责任、发展文化的基本要素、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路径等若干重大问题,全面展示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文化问题的新的思想成果。三是阐述重要思想。以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例,文章提出:现在看来,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对人类发展来说,文化可能是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
丰富而简明的概念
云杉文章的三个核心概念——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个核心概念准确反映了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在一系列概念的形成中,在概念的不断更替和运动中,在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转化中实现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概念的提出,堪称连接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之网的纽结,也是我们认识和掌握文化现象之网的纽结。
从中国传统文论的角度来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犹如文眼,使文章气韵贯通、浑然一体。深化了我们对文化本质的认识,也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现实而超前的思想
云杉文章最可贵之处是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一是对文化的思考具有现实针对性。文章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
二是对文化现象的剖析有现实针对性。文章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问题,一方面直面现实,严厉抨击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贬损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庸俗、低俗、媚俗现象;另一方面则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渗透的现实,明确阐述了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大问题。文中列举了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几类错误观念,如有的对文化看得很“轻”,习惯于将经济当主角、把文化当点缀,习惯于就经济抓经济、就文化说文化;有的把文化看得很“浅”,把它简单地等同于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写写画画,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有的把文化看得很“虚”,认为既不能产生GDP,也不能产生财政收入,没必要花钱买吆喝,等等,云杉文章可谓切中时弊。
三是提出的解决问题之道有现实针对性。文章认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做到文化自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坚持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就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保护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热情,就要激活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就要善于运用科技的力量,等等。这些解决问题之策,可谓一矢中的。文章针对当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更加繁重的状况,提出必须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同时,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从而拓宽了文化的作用。还提出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为此,过去我们常讲的发展一靠改革,二靠科技,现在还要加一条,就是也要靠文化。
云杉文章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既具现实性,又有前瞻性,明确提出要重视两个大趋势:第一,世界呈现出文化多样化(或多元化)的趋势。这一判断可以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一起作为我们对当今世界发展大趋势的基本判断。第二,文化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潮流下,以往的虚拟空间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化、媒体化、现实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网络正在孕育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
优雅而务实的文风
云杉文章堪称美文。语言流畅、文字精雕细琢是一大特点。比如,在谈到文化的作用时,文章以一组排比句来表达: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公平公正,文化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应该是一个显著的标志。这段表述不仅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读来还有字句整齐、语调抑扬顿挫的美感。类似的佳句,文章中多有所在。
云杉文章没有官话套话,没有大话空话,处处务实,坚持实事求是。比如,在谈到文化发展时,强调文化建设需要长期积累,如果政治制度变革需要6个月,经济体制变革需要6年,那么文化的改变至少需要60年,甚至更长时间。推进文化建设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更不能用疾风骤雨、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务实的文风贯穿文章的始终。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