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文学艺术史
重焕文艺的理想之光
发布时间: 2010-10-14    作者:龚政文    来源:《文艺报》 2010-10-13
  字体:(     ) 关闭窗口

  谁也不会否认,当下中国的文学艺术处于空前活跃或者说繁荣的状态;但谁也都感觉得到,文艺的现状并不令人完全满意。在数量的急剧膨胀、市场的热气腾腾背后,是普遍的降格以求和过目即忘,是大家隐遁,经典难寻。这已经成为我们的软肋和隐痛。原因众说纷纭,我以为,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文艺的审美理想出现了严重的缺失和畸变。主要的表现是:

  低俗泛滥。这是最突出最明显的问题。一段时间中,网络、影视、图书以及大众娱乐场所中的低俗、鄙俗乃至恶俗现象比比皆是。网络上“芙蓉姐姐”、“凤姐”之类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以暴露身体、发布艳照、自揭家丑、制造负面新闻之类手法搏出名的事情频频发生,许多博文和帖子脏话连篇,粗口频出,形同随地吐痰和当众大小便;一些娱乐节目很少思想性、益智性,变成为乐而乐,“愚乐”至上;文学创作中“欲望化叙事”、“下半身写作”仍乐此不疲,除了偷情还是偷情,三页不离性事;大众媒体中的交友、丰胸、壮阳等涉性广告十分露骨;一些歌厅和剧场中的节目,无论是北方的“二人转”还是南方的脱口秀,无论是荤段子还是脑筋急转弯,都鄙俗得不忍相看不忍相闻。以恶搞为卖点,拿肉麻当有趣。这股低俗之风,有时给人的感觉不只是偏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问题,而是背离了公序良俗、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的问题。

  怪诞流行。早些年,“行为艺术”曾经前卫得吃死婴,钻牛腹,胡萝卜上套避孕套,这几年见得少了,但书法绘画领域的怪诞之风仍很盛行,以怪为美,以玄为尚。一些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对一些亚文化和畸形现象津津乐道。例如同性恋、性错乱、变性人、易装癖、虐待狂和受虐狂等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一个社会中,存在这些现象并不奇怪,在私人空间中,我们应对此给予一定的理解与宽容,但作为公共媒体,有必要对之津津乐道、大肆渲染吗?我这样说,可能会被人批评为“政治不正确”,但我坚持认为,在中国,对待最大多数人的主流价值和个别群体的亚文化,还是应有所区别,这不是保守,而是持守之道,是恰如其分。

  造假成风。诚信缺失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的最大问题。商业领域的造假蔓延到文艺界,假唱假演,假文凭假履历,假嘉宾假交锋,移花接木,PS,乃至赤裸裸的抄袭剽窃,成为顽症,以致见惯不惊,习以为常。连奥运会开幕式都可以假唱,连博士论文都可以购买。耸人听闻的推荐语,牛皮吹尽的广告词,过度的包装术和签售会,在图书出版领域尤为常见,以至你经常以为买到了一本惊世之作,原来是稻草一包。年年在搞诚信教育,可是虚假却无处不在,而且很少受到惩罚。

  无耻无畏。东方文化本是一种耻感文化,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违背公序良俗的事、破坏行业规范和职业伦理的事、违法乱纪的事,至少要感到羞耻,感到愧疚,并有改正的愿望,这才是正常的文化心理。是之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也就是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可是在当前的社会文化领域,我们看到的却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无赖,“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硬撑,“老夫独不信之,汝奈之何”的痞子腔。法院判决为剽窃,可以大言不惭地说“绝不道歉”,而且得到粉丝的一片叫好;明明是弟子动粗打人,师傅却标举为英雄,并且声称在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要带点狼性——这也正是《狼图腾》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过去有人只是说无知者无畏,现在是无耻者无畏。以堕落为美,以挑战公共道德底线为乐:这就是某些人的精神现状。古人念兹在兹的是非之心、羞恶之心哪去了?在西方,越是公众人物,越要有良好的道德形象,越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犯了错越要受到社会的谴责,付出相应的代价。政治人物不必说了,就是马拉多纳、齐达内这样的球星也不例外。而在当下中国,情况似乎是相反的。

  什么时候,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变得如此粗鄙不堪,一个文质彬彬的民族变得如此斯文扫地,如此迷恋泥沼中的快乐?

    1. 开辟文艺新境界 助推中华强起来
    2. 延安文艺——现实主义的宝贵遗产
    3. 坚持在文艺实践与创新中突出人民性
    4. 刘润为: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5. 重申与弘扬现实主义的必要性
    6. 培育好文艺和市场之间的缓冲带
    7. 今天的文艺为何频频凝望历史
    8. 做文化新型“创客” 开创文艺新天地
    9. 网络文艺需要知识界引导
    10. 中华美学精神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