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顾威
演讲人简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导演。主要导演的作品有话剧:《天下第一楼》、《旮旯胡同》、《雷雨》、《骆驼祥子》、《龙须沟》以及北京曲剧、评剧、京剧等作品多部。多次荣获国家“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京剧节金奖”等。
上大学时第一次看《茶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常四爷那句“我爱大清国呀,可谁爱我呀!”那时年轻浅薄,只觉得解气,是对旧社会的绝妙控诉,理解浅陋,但对老舍同志是佩服的,知道他是位大作家,有大量作品,其中也有不少剧本,还擅长写曲艺,当时的认识仅此而已。也陆续看过《红大院》、《女店员》、《神拳》、《西望长安》,当时主要注意力是看戏,并未太关注剧作者。听了电台播送董行佶老师演播的小说《骆驼祥子》,为之震撼,曾找了小说来看,总算真正开始认识作家老舍。
人民艺术家老舍
1951年老舍先生因《龙须沟》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就因为一出《龙须沟》吗?是,但不仅仅是。《龙须沟》成功地描写了真正的人民大众,成功地反映了人民共和国文艺的根本大方向,“人民艺术家”当之无愧。纵着看,《月牙儿》的“我”、祥子和虎妞、《正红旗下》的父亲和母亲、程疯子、王利发……哪个不是真正的人民大众?即便笔触所及不在人民大众之列,也无不是以最底层人民大众的视角去审视描写他或她们,本能地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划了界线,更不肯以奴才心态去美化吹捧阿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是今天太难得的品格。
更为难得的是先生的“坚守”。先生出身底层旗人家庭,苦生苦长,靠亲戚资助才得入学门,辍学,入不要钱的师范,而后有幸出国喝洋墨水,虽未镀得一二头衔,却也是当年极金贵的“海归”,但他的心思,他的眼光却从没有离开过底层人民大众,乃至解放初一些濒临饿饭的贫困曲艺艺人,他也想方设法操心出力救危解困。他坚守着对国家的爱,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毫不掺假的翻身感,兢兢业业写出了十来出戏,由衷地、满腔热情地歌颂新国家、新社会。但是,当史无前例的灾难降临国家,病中的他被揪到孔庙批斗,被侮辱,被毒打,俨然成了国家罪人。他亲笔写下的“我爱大清国呀,可谁爱我呀!”竟然应验在了自己身上。
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孔庙被揪斗的第二天,他离家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最后一句话,是对3岁的小孙女说的:“和爷爷说再——见——!”跟《茶馆》里王利发对孙女小花说的完全一样,《茶馆》最后三位老人撒纸钱祭奠自己,神合了创作者的最后心境,那赴水之祭,是以死坚守,祭爱国未酬之憾,是坚守爱国之士的气节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