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文学艺术史
余光中:中国诗人都有屈原情结
发布时间: 2010-06-22    作者:清卿    来源:央视网 2010-06-22
  字体:(     ) 关闭窗口

   6月16日,台湾诗人余光中在端午节开幕式现场朗诵自己纪念屈原的诗作。当日,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在湖北省秭归县开幕。(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著名诗人余光中

  一首《乡愁》生动描述了余光中先生的一生,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余光中先生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代表了由于长期隔绝、骨肉分离,台湾岛上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使人由衷地感到悲凉和亲切,勾起了众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思乡情怀,余老也因此被誉为“乡愁诗人”。

  15日,应邀参加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抵达湖北秭归,并于当晚接受了媒体采访,余老的睿智、幽默和特有的诗人语言给现场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余老说,自1992年回到大陆,已经过去了十八年,再写“乡愁”已经不合适了,现在更多的是进行一些“回乡诗”的创作。

  在今年的端午文化节上,余光中先生将现场朗诵《秭归祭屈原》一诗,这也是他所创作的第七首关于屈原的诗歌,他介绍说,这首诗是七首里面最长的一首,节奏和旋律也较壮阔。被问及这首诗在感情上和以往诗作有何不同时,他俏皮的卖起了关子“有何不同,明天一听你就知道了。”引起现场记者的一阵笑声。

  谈到此次来屈原故里参加端午文化节的感受时,他说,中国诗人都有屈原情结,这些伟大的作品和情操是我们的文化胎记,不可磨灭。他形象的将文化的传承比喻成一场接力赛。他说,“这些优秀作品传到我们手里,我们交出去时传到谁手里?这就像接力赛,这个接力棒不能到我们手里掉在地上,要好好把他传递下去。”

  当记者问到以后还将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多少事时,余光中幽默地说:“我已经八十多岁了,以后不会太久的。”他将中华文化比喻为一个大圆,他说,这个圆的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迹可寻,圆的半径是中文,半径有多长,圆就有多大。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把“中文半径”再延长。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 余光中:生命在两岸之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