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峰在中共中央党校的演讲
目前,全球化进程将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迈进,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正在积极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西方战略学家认为“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这个看法,应该说是有远见的。大国崛起,要有经济准备、政治准备、军事准备,也要有文化准备。我想着重就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文化落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讲过,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他后来还有个形象的说法,叫一穷二白,穷指的是经济,白指的是文化。而且他还讲过,落后就要挨打。经济落后问题,引起了全党全民族的高度重视,经过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30年平均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GDP总量2008年达到4.333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2010年将可能超过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仅0.85%,而到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已达2.56万亿美元,也是位列世界第三,据预测,2009年可能超过德国而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的外汇储备,1978年只有1.67亿美元,而到2009年6月已达到2.13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虽然我国的人均水平仍然很低,但可以说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已经或正在得到根本改变,我国的硬实力明显增强。但能不能因此说,我国文化落后的状况,也得到了根本改变呢?我认为,至少目前还不能这样说。我个人的认识是,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但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还需要大大加强。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分析,讲我国文化落后的状况发生重大改变,是因为我国有两个根本优势:
一个优势是思想理论优势。讲国家文化软实力,不能不讲思想理论。理论是文化的核心。中国共产党诞生本身,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孕育了中国共产党。而且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就举起了马克思主义这面先进文化的旗帜,实现了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我们党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我们党自身的科学理论形态,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个优势来之不易,务必十分珍惜,而且要不断深化、强化。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任务,要很好研究。
另一个优势是政治制度优势。文化结构,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其中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核心,制度是关键。我们党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是最有竞争力的政治制度,也是最有竞争力的文化制度。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西方政治制度的缺陷,也突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事实说明,一种制度的优劣,不仅要看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在的表现,而且要看其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自我革新的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新的实践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将始终具有强大生机和活力。这两大优势,保证我国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同时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讲我国文化落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是因为在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面前,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三个历史性课题,或者叫做三个历史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