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文化建设
诞生在历史深处的文化之城
发布时间: 2010-03-11    作者:张笑东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3-11
  字体:(     ) 关闭窗口

  博——安阳是艺术殿堂,科学技术在这里兴盛,文化成果在这里交融

  安阳前后有殷商、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深厚的历史积淀,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

  商代,就有了求雨和祭祀乐舞,有歌颂商王朝“文治武功”的“韶”舞、“武”舞和“桑”舞;春秋时期,安阳属卫国,《诗经·卫风》收录的就是安阳一带的民歌,经前人考定,邶风、鄘风、卫风都是卫国的诗,卫诗有三十九首之多,近风诗的四分之一;“郑卫新声”说的就是当时安阳一带的民间音乐,这种音乐倾倒了各国诸侯,使魏文侯“乐而忘倦”;三国时期,安阳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涌现出了“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北齐时期,安阳出现《兰陵王》、《踏摇娘》等歌舞;元代安阳人郑廷玉是仅次于关汉卿的元曲大家,代表作《看钱奴》是中国古典十大戏剧之一;当代安阳,文化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出现了以崔兰田为代表的崔派豫剧艺术、以张海、刘顺为代表的书法艺术、以王宏剑为代表的油画艺术,他们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极高的地位。

  安阳人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走进安阳,就是走进了文化的绿洲。家徒四壁的人家,可能收藏着价值连城的文化珍品;普通老百姓,可能对历史和文物有着深入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种地为生的农民,放下锄头之后的第一件事,可能是去搞文学创作。也正因为如此,安阳才有了层出不穷的文化名人,才留下了浩若烟海的文化成果。2006年11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冯骥才先生来到安阳滑县,当他看到滑县木版年画时,惊讶地说:“这是普查、抢救文化遗产的一个惊人发现,半个世纪以来新发现的一个年画产品,一种失落的文明,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决定了安阳文化交流活动的活跃性。以佛教为例,在中国允许汉人出家为僧,是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国都邺城(今安阳北)开始的。《高僧传》记载:后赵时期,西域僧人佛图澄“前后门徒几且一万,所历州郡,兴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北齐时期,佛教活动成了全民行为,全国2000多万人,出家的僧尼达200多万人,仅北齐的国都安阳一带大小寺院就达4000多所,出家僧尼8万多人。当时还出现了一批全国佛教中心人物,如道安、慧光、稠禅、法上、道凭、灵裕、慧休等,他们或在安阳、或到全国各地宣讲佛法,组织佛典活动,促使了佛教在全国的兴盛。唐代玄奘法师在去西域和印度取经之前,来到安阳灵泉寺拜灵裕法师弟子慧休大师为师,认真学习华严宗经。武僧稠禅13岁出家,在安阳云门寺习武、学习佛法,33岁应邀来到少林寺,成为少林寺的第二位住持、第一位武僧。应该说,没有大量汉人当和尚就谈不上佛教中国化,安阳在全国佛教发展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全国最早的佛塔修定寺塔和全国最大的佛教摩崖石刻都在安阳,这些文物遗存是当时佛教兴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由此可以证明,安阳文化既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不断吸纳先进文化和对外传播开放的活力,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前沿重地。

  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为安阳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安阳市提出山水安阳、文化安阳、历史安阳的“三阳开泰”旅游发展战略,安阳旅游在地方特色文化的支撑下得到长足发展。安阳思路、焦作现象和栾川模式被国家旅游局称作拉动河南旅游的三驾马车。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活字印刷”展区,摆放着的上世纪中期的老式印刷设备。王颂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