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文化建设
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政策及政策调整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9-06    作者:吴敏先 张永新    来源:国史网 2009-09-06
  字体:(     ) 关闭窗口

  还有学者着重研究了毛泽东对知识分子政策产生的重大影响。研究认为,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知识分子是一种使用脑力的劳动者,属于小资产阶级,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党对知识分子要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在科学文化方面要实行“双百”方针;知识分子应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应当努力做好知识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工作。[17]有学者还认为,毛泽东提出“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的思想,是对自然科学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功能的全新概括。[18]这些都是党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依据。但是,毛泽东晚年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从50年代后期开始,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上,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学者们对失误的表现有不同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在认识论上,把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命题片面化,抹杀了知识分子在认识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在方法论上,在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定上,片面地夸大了家庭出身与社会影响的作用;在知识分子观上,简单地把知识等同于像生产资料那样的物质财富,错误地批判了所谓“知识私有,从而把知识分子看作是占有庞大私有财产的“精神贵族”,放在打倒之列。[19]也有学者认为:对知识分子实行主观性的估计,具体就是对旧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估计和对当时知识分子状况的估计;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产生一些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念,最突出的就是认为知识分子是最无知识的;对知识分子的估计由“工人阶级一部分”转变为“两个剥削阶级”的一部分,在“文革”中,知识分子还被戴上所谓“臭老九”的帽子,遭到排斥打击;夸大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并逐步升级。[20]这些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错误判断、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不当和对知识分子缺乏充分的理解和应有的信任,都是知识分子政策调整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周恩来的知识分子思想,认为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的三篇讲话,是建国后代表党对知识分子正确政策的三篇历史文献,1951年讲话的特点是献身说法的人格魅力,1956年讲话的特点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1962年讲话的特点在于拨乱反正的政治勇气。[21]周恩来在党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第一次对知识分子的现状和阶级属性作了正确的估计,并提出要改善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要信任、帮助知识分子等。[22]周恩来还提出了文艺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的思想改造、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23]

  五、关于知识分子政策调整的历史经验研究

  在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进行历史回顾与审视后,大多数学者认为党制定和落实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总体上正确认识和估价知识分子队伍,从战略高度认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以经济关系作为阶级划分的标准,从阶级属性上确认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政治上,确认他们是党必须紧紧依靠的社会力量;从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确认他们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代表者。也有些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总结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例如有学者提出,应正确总结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长期发生“左”倾严重错误的根源,党内存在“左”的宗派主义思想,是其主观原因;党对苏联30年代一些正确口号的错误批判,是导致知识分子工作失误的客观原因。因此需要树立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24]有学者提出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同人类文化成果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确立尊重科学文化和知识的正确观念。要反对把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确立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正确观念。[25]还有学者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关系,尊重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切忌行政过多干预和包办一切;要尊重科学、开放民主。[26]

  六、关于知识分子政策科学体系研究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知识分子政策的哲学基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知识分子政策的理论基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知识分子政策的原则方针;“政治上充分信任、生活上关心照顾、工作上放手使用”,是知识分子政策的具体方法。[27]

  学者们在研究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知识分子思想中认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形成了系统、全面的知识分子理论。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分析、基本态度、知识分子改造思想形成及内容,都为以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模式。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肯定了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主导思想”,确立了知识分子思想的立足点;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为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拨乱反正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党正确地制定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倡导并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8]也有的学者认为,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解决知识分子待遇太低的问题,奖励发明创造者和特殊贡献者,这是邓小平知识分子思想的物质前提;注重老中青科学家队伍建设,是贯彻邓小平知识分子思想的组织保证;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是落实邓小平知识分子思想的关键。[29]有学者专门研究了邓小平对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他根据时代要求,提出了解决新时期知识分子问题的一系列新思想;对于知识分子世界观的转变问题,提出了“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的精辟论断;推翻“两个估计”,强调“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文革”结束后,他率先在知识分子社会属性上进行了拨乱反正。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知识分子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有学者认为有两个方面最为重要:一是明确宣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二是将邓小平提出的“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政策,明确表述为“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从而进一步突出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30]有学者认为江泽民的发展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他非常重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提出了对知识分子的具体方针和政策,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31],这些内容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作者吴敏先是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张永新是中共长春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


  []曲峡、赵金鹏、金祥顺、夏从亚:《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史》,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王桂兰:《党的知识分子方略演进》,红旗出版社2004年版。

  []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有《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知识分子政策文件汇编》(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知识分子问题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知识分子政策文件汇编19831988(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知识分子政策文件汇编19881992(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等。

  [⑤]陈雪薇:《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复杂政策的变化和历史经验》,《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第9期。

  [⑥]艾虹 陈亚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6期。

  []黄小荣:《八十年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李玉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曲折发展的历史原因》,《前沿》2005年第4期。

  []石国亮:《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的宏观考察》,《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兰丽影:《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4期。

  [11]方琦:《新世纪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管见》,《延边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12]陶文昭:《21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政策的思考》,《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13]宋铁:《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的理论透析》,《池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14]李玉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曲折发展的历史原因》,《前沿》2005年第4期。

  [15]吴小妮:《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构建》,《烟台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6]杨乔萍:《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现代化关系的理性探讨》,《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7]孟庆俊:《浅议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宁夏党校学报》1999年第5期。

  [18]吴敏先、张士海:《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思想的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5期。

  [19]李君如:《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5257页。

  [20]陈雪薇:《说不尽的毛泽东》上卷,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83页。

  [21]龚育之:《周恩来和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2期。

  [22]高宏:《建国后周恩来与我国知识分子政策发展变化之研究》,《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8期。

  [23]熊吕茂:《论周恩来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理论贡献》,《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4]陈雪薇:《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和历史经验》,《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第9期。

  [25]吕伟利:《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性转变》,《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6期。

  [26]郑炳凯:《对十年建设期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左”倾错误的回顾与思考》,《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2期。

  [27]毛传清、罗辉权:《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形成和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8]储峰、王鹏程:《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与贡献》,《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9]隋云:《论中共三代领导人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吴敏先、张士海:《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思想的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5期。

  [30]刘鹏:《江泽民对党的知识分子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31]储峰、王鹏程:《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与贡献》,《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