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跨文化知识的追求,并反映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包括文学、历史、文化研究、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区域研究往往被称为跨文化学术研究的急先锋。如今,对区域研究的褒贬不一,很多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往往指责冷战期间很多大学将区域研究制度化。但是,换个角度看,地区研究和跨文化学术一直是十分重要的。《太平洋事务:亚太地区国际评论》自其创刊以来就一直把亚洲研究置于中心地位,同时高度重视冷战前的历史根源,把区域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的、跨学科研究,并将研究基于扎实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太平洋事务》每期刊登4-5篇文章、约45篇书评,同时在期刊网站上还另外刊登10篇书评(在纸版刊物的目录上也刊登这10篇书评的目录)该刊刊登文章的标准是推动区域研究和跨文化学术,虽然基于当前,但并不完全局限于狭隘的“当下”,它同时也包括与现在有着紧密关联的过去,而进一步促进21世纪的跨文化学术,则是该刊的宗旨。该宗旨具体基于以下四点:
首先,弹性的、聚焦于当前事件的标准过去,《太平洋事务》关注点往往集中在“目前”或者“现代”。然而,“现在”的定义如今要宽泛多了。比如在过去5年中不那么引人注意的事,如果在今后5年中可能会成为受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那毫无疑问,这类事件会成为该刊的“狩猎”对象。从这个意义讲,该刊物包括了较近的过去和不远的将来。比如,最近刊登的Nobue Suzuki关于日本菲律宾儿童一文(Outlawed Children: Japanese Filipino Children,Legal Defiance and Ambivalent Citizenships, vo1.83,no.1, March 2010),分析了没有婚姻关系的菲律宾妇女和日本男子所生孩子的合法公民权利和其他权利,这对今后日本的国家身份、公民概念等日益复杂化这一趋势有较为突出的意义。又如,Timothy B.Weston的《中国专业新闻学》(China,Professional Journalism, and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in the Era of the First World War,vo1.83, no.2,June 2010)一文,与当前中国几家重要媒体(CCTV,新华网和《人民日报》)宣布他们会“走向全球”,提供多种语言报道,面向中国人以外的听众和读者,有着重要联系。这几家媒体指出,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更好”、“更客观”地报道关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西方媒休的报道存在偏见的指控,这就需要人们对相关背景有更清楚的了解。Weston一文关注的是1921年在火奴鲁鲁召开的世界出版界大会,那次会议上,来自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指控西方关于中国及国际事件的报道充满了“错误的、误导的和负面的”信息。
其次,该刊刊登的文章以一手材料、采访、田野调查等为基础,与普通媒体标题式的浅层次报道大相径庭,这些文章往往表达了作者本身的价值观和立场,同时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研究的跨文化学术对话。例如,2009年度 William L. Holland纪念奖获奖者,Charles Weathers和Scott North谈论的有关日本人“过劳死”一文(Overtime Activists Take on Corporate Titans:
Toyota, McDonald's and Japan's Work Hour Controversy,vol. 82, no. 4, December 2009)从不同文化的广度和日本各阶层和企业内部的深度,分析了日本的工作条件,反映了发生在同一个国家、不同行为体间——企业管理者、司法体系、全职劳工、非政府组织、兼职劳工、未得到加班费的劳工等不同群体间的跨文化冲突。如今,在中国,有关工资、健康和工场劳动强度等消息经常抢占新闻头条。这些基于当地一手材料和调查报告的深度分析与研究,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很多国家都有着很大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再次,跨文化学术或者区域研究不是简单的某一领域的研究,它也需要方法论指导,是十分严肃的跨学科研究。
最后,该刊刊登的文章都有着十分规范、清晰的审稿程序。对所有的投稿,首先有一个非常认真的内部预审,预审通过的文章还需要至少两名匿名外审。随后文章和所有审稿意见会一并回到作者那里,并要求作者根据各种意见对文章做进一步修改。只有最后的修改圆满解决审稿过程中提出的各个问题,才能最终得以刊发。在经过层层严格把关后,稿件的退稿率高达75%-80%。这同时也确保了被录用稿件的高质量,这些文章对其关注的领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即使在刊登数年后再读这些文章,依然能深切感受到它们对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进步有着前瞻性的指导价值和深刻的分析。
跨文化对话和文化差异不仅仅发生在不同国家间,同时也是跨时空、跨学科、跨种族的。《太平洋事务》在推动作者、编辑、评审专家等不同学者群体之间的相互对话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他们反过来也为该刊的存在、始终处于领先位置,为跨文化学术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当今时代,个人、家庭、邻里、阶层、族群、民族、国家、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和密切。《太平洋事务》通过刊发大量优秀文章,促进有关亚太当前问题的对话;与此同时,该刊在来自不同年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将一如既往地把促进人类的进步,推动跨文化学术研究作为该刊的最根本目标。
(作者系《太平洋事务》主编、朝鲜研究中心主任。小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