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少数民族发展史
析论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对云南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
发布时间: 2019-02-12    作者:沈朝华 黄吉花    来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06-27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构建国家认同是民族教育政策的重要政治功能。新中国的民族教育政策在构建跨境民族的国家认同上,在制度保障、基本原则、价值目标上均超越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边地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教育政策的主要职能是巩固党在边疆的执政基础。政策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原则,通过有组织地"看"和"听",培养民族干部,促进民族与国家的互动,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符号入脑入心,使跨境民族在情感上对新中国产生了归属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民族教育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隐而未显的多元一体、共建、共享等价值理念,逐渐突显,使跨境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从情感到理性的转变具有了可能性与现实性。

  全文见附件

  1. 析论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对云南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_沈朝华.pdf
  1.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60年回眸
  2.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
  3. 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
  4. 新中国初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5. 方志文化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中的作用
  6. 当代中国对外宣传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7. 青少年爱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 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国留学生群体政治认同的生成机理与影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