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少数民族发展史
60年代我国边防民族第一支队
发布时间: 2012-07-20    作者:孙纯福    来源:《文史天地》2012年第5期 2012-07-20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军曾经在云南边防一线组建两支民族部队。这两支部队虽然只存在短短五年多时间,却深深地烙在边疆各族人民心中,为我军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以至十多年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仍上书中央军委,要求恢复民族部队。

  我军为何组建民族部队?它有什么特殊性?民族部队为祖国为人民又都作出过什么贡献?又为何在短短的时间里深深地烙在边疆人民心中?我曾在民族部队当兵,亲历了部队组建、训练、出国执行作战任务直到撤销的全过程。

  出国作战创造奇迹

  1964年初,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在云南边防一线组建两支民族部队。其要求是,民族部队的营、连、排干部至战士,要以少数民族为主,即少数民族要占60%。根据这一要求,昆明军区拟定了组建方案:196452,中央军委批准昆明军区《关于组建民族第一支队方案的报告》。

  58,中国驻老挝丰沙里总领事馆领事周耀华接到外交部通知,要他到昆明军区报到,另有工作安排。

  在军区司令部,司令员秦基伟会见了周耀华,当面宣读了中央军委的命令:任命刚满40岁的周耀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民族第一支队支队长。

  上级把周耀华放在该位置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19383月参军,同年入党,历任排长、连指导员、营长、团长、副师长。他身经百战,曾6次负伤,立大功1次,二等功2次。更重要的是,19503月至19547月,周耀华参加了由陈赓、韦国清组成的79人中国援越抗法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军组织指挥作战。为此周耀华荣获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授予的二级胡志明勋章。

  同时接受命令的还有郝生智,他被任命为边防民族第一支队政委。郝生智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入伍,历任连队指导员、团组织干事、股长,师组织科长、师政治部主任。他曾参加过晋东、吕梁、强渡黄河、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斗,在淮海战役中荣立大功两次。刀国栋,傣族,调任前是云南景洪县县长,作为少数民族干部,他被调任到边防民族一支队担任副政委。同时任命的还有参谋长秦德旺,政治部主任李生杰,后勤部长孟松林等人。

  支队主要领导确定后,很快组建了三个独立营,每个营辖7个连,营部编有参谋、干事、后勤股、卫生所和民族工作队。1营以傣族、哈尼族为主,辖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个炮兵连、1个特务连;2营为少数民族混合营;3营以苗族、壮族为主。全支队从干部到战士共由12个少数民族组成,直属队编有特务连、通信连、75无后坐力炮连、82迫击炮连、民族工作连等。民族一支队的建制,区别于野战部队,是一个以营为单位,轻装备、重通讯、精后勤,机动灵活,独立作战的独立保障建制。

  196471,边防民族一支队在云南思茅正式成立,驻扎西双版纳景洪县小勐养。

  支队是根据当时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而组建的。此时美国准备发动对越南、老挝的侵略战争,并把矛头指向中国,威胁我边疆安全。支队的成立在境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泰国、老挝、越南的北部、缅甸掸邦的傣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与我国境内的相关少数民族都是同宗同源,加起来总人口有几千万,他们把中国的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先民视为自己的祖先。因此,他们把民族一支队视为他们抗美斗争最可靠的友军和强大后盾。

  事实证明,中央的决策相当英明。支队刚组建一个月,美国对越南、老挝侵略升级。196485,美国约翰逊政府制造了“北部湾事件”,悍然派出飞机空袭越南北方广溪、宜安、清化等城镇。918,美帝国主义策动第二次“北部湾事件”,进一步将侵略越南南方的战争扩大到越南民主共和国,不断派飞机进行大规模轰炸。与此同时,美国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美军的飞机不断入侵我国云南河口地区上空进行侦察。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支队遵照毛主席“要准备打仗”的指示,周耀华亲自抓部队训练。针对支队将要担负的任务,着力抓了热带山岳丛林作战的军事训练。在提高战术技术基础上,着重抓穿林行军、武装泅渡、识图用图、丛林生存、卫生防病、攻打支撑点等特殊内容的演练。在抓部队特殊训练的同时,支队党委积极向上级请战,请求派出干部战士赴越南参战,以锻炼部队,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干部战士。

  上级很快批准了支队的请战要求。支队组织两个高机连编为一个营,由副支队长狄义勇兼营长带队参战。一连连长为刘递强,二连连长为乐朝阳。尽管支队派出的是两个连队,但它的胜败代表民族一支队。周耀华对出征的干部战士说:“对空作战,同样打的是情报战,情报准确了,你们就能机动灵活,让敌人白扔炸弹,希望你们发扬我们支队的优势,打好每一仗,为支队争光!

  196581,支队临时组成的高机营随高炮61师从云南河口进入越南,在越南安沛寨湖担任保护铁路桥梁的对空作战任务。这一带是越南苗族、瑶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916,机枪1连刚转移阵地,布防在寨湖山坡1号阵地,突然飞来了4架敌机,对兄弟部队高炮6293营阵地狂轰滥炸,造成班长程维良、战士林永樟等6个战友牺牲。

  连长刘递强感到震惊。因为3营阵地伪装严密,敌机根本发现不了。经观察,发现附近常有老百姓出现。刘递强找出了原因,是特务混在老百姓当中,发现了我军炮兵阵地,然后指示目标轰炸的。刘递强马上向营长汇报,并提出建议,派出便衣侦察员,引开间谍。营长同意刘递强的建议。

  支队高机连决定将计就计。当天深夜,连队秘密转移阵地至寨湖的4号阵地,天亮时大队人马却仍出现在1号阵地山头,然后派出苗族班长马山和另两名战士,化装成老百姓,有意从1号阵地山头下来。

  刚到山下,马山发现一男一女探头探脑,形迹可疑。他知道来者不善,恰在这时,越南的两个民兵发现了他们,要带他们去审问。马山灵机一动,用苗语向民兵解释,称他们是寨湖西村的,是他们的亲戚。民兵见马山是同族人,于是放了他俩。民兵一走,马山把这对男女拉到一旁,谎称他们刚上山采药,并用手指了指1号阵地,说发现了越军的炮兵阵地,不准上山,要他们赶快走。男的一听,忙问看见有多少门炮。马山说有很多。这对男女说多谢了,并拿出几张钱要给马山。马山拒收,这两人匆忙走了。

  后来证实,这对男女确实是特务。

  第二天,即928日上午10,果然飞来4架美国飞机,很快出现在1号阵地上,接着就是狂轰滥炸,机关枪扫射。待敌机低空俯冲时,严阵以待的支队高机连从4号阵地猛烈开火,当场击落敌机1架,击伤2架,另1架敌机见中了埋伏,仓皇逃跑了。

  机枪连打了胜仗后,马上转移了阵地,使敌人摸不清我方的位置。在以后的一年里,一支队两个高机连,采取先侦察,摸准情报,巧妙伪装,勤转阵地。支队还派出少数民族战士化装成当地百姓,传播假情报,机动灵活,主动出击,共作战25次。击落敌机4架,击伤7架,而支队两个机枪连240人却无一伤亡,创造了我军对空作战史上的奇迹。

  圆满完成援老抗美警卫任务

  支队参加援越抗美作战取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支队的干部战士,全支队更加有针对性地掀起了训练高潮。196411月,总参谋长罗瑞卿曾对支队提出训练要求说:“你们支队的训练,要像八一球队那样,练就过硬的本领,出去就能打,一打就能胜。”19669月,副总参谋长彭绍辉、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副司令员陈康先后来到支队视察。支队全体官兵没有辜负首长的期望,部队从实战出发,全体官兵带着骡马和武器装备多次武装泅渡澜沧江、勐伦江、流沙河等。在训练方法上,采取先基础后运用,先干部后战士,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练指挥,练协同。全支队经过艰苦训练,基本实现了罗瑞卿总长的要求。

  平常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又一次检验部队的时刻到了。1968426,民族第一支队接到中央军委命令,担任援老抗美警卫作战任务。

  58,支队39连、11连作为先遣队换上老挝军队服装,由营长孙学成率领,深夜离开营房,秘密朝老挝边境进发。先遣队的任务是摸清敌情、警卫我交通部派来的8个专家和指挥部,遇上敌人则坚决歼灭之。指挥部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5支队队长刘德洞(副军级)、昆明军区作战科长方有根、支队参谋太世鹤等人,加上电台、运输骡马队,整个部队500多人。先遣队要保证专家和指挥部安全徒步通过老挝的波亭、孟富、孟赛、孟夸,全程600多公里。中方是为执行《中老双方关于修建公路的问题会议纪要》而实施实地勘察,这些地区均为原始森林,有一部分要过敌占区。

  天刚亮,先遣队到达中老边境磨憨口岸,来接应的老挝军方情报处处长坎松和营长岩根也到了。坎松向我方介绍了敌情:还在中老修建公路会谈中,美国就扬言只要中国军队出境就将他们消灭在中老边境。因为敌人知道,修公路的地方是原始森林,高炮进不去,他们可以利用空中优势,用飞机对中国军队轰炸。同时美国支持的右派一支不详的军队要在半路设伏,誓与中国军队决战。当坎松得知中国只派出两个连队时,连连摇头称太少,建议中方再增派一个营。孙学成知道,部队最大的威胁是敌人的飞机,部队多了反而容易暴露。因此他不同意再增加兵力,至于地面的敌人,不论来多少都好应对。

  孙营长决定,马上组成两支侦察小组。11连由连长宋明贵组织侦察员,沿我军勘察的线路侦察。10连由副连长陆志邦带领苗、傣等族战士马文良、普正华、岩恩、八戈等9人组成,深入敌占区摸清敌人运动方向,如果有靠近部队线路的敌人则坚决将他们消灭或引开。

  部队进入老挝后,由于伪装严密,尽管敌机每天都在上空盘旋,但一直没有发现先遣队。

  620,陆志邦率领的侦察班在敌占区孟通发现一支着装参差不齐的武装,大约有600多人,他们说的是苗语。经观察,陆志邦发现一个挎左轮手枪的军官走路没精打采,打着哈欠,流着鼻涕。他知道此症状是毒瘾发作的表现。陆志邦灵机一动,进入寨子买了鸦片,继续跟踪。晚上这支队伍进入一片树林宿营。陆志邦指令八戈、岩恩将那个毒瘾发作的军官抓来。陆志邦有意将烟杆在他面前扬了扬,该军官扑过来抢烟杆。我方要他说实话,再给大烟。军官为能抽上大烟如实相告。

  原来,这支部队为一个营,被抓的舌头是个连长,是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培养训练的老挝苗族反动武装,他们的任务是前往孟夸阻击中国军队。说孟夸方向中国只有一个连队,如阻击失败,再增援部队。侦察员告诉他,中国派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民族一支队,两个团的兵力,如果去阻击必死无疑。一听是民族支队的部队,该连长腿一软忙下跪求饶:看在我们是同根同族的份上,你们就放了我吧,我们绝不敢打你们。侦察班放了他,要他去传话,就说中国民族一支队的大部队赶来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