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保障史
中国70年扶贫政策历史演进分析
发布时间: 2020-09-22    作者:崔元培 魏子鲲 王建忠 薛庆林    来源:世界农业 2020-04-10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贫困与发展是新中国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从扶贫政策的效果与政策模式来看,新中国的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77年)以保障生存为主,扶贫措施主要体现在土地改革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第二个阶段(1978—1985年)以扶持、开发贫困地区经济为主,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以“三西”地区为代表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第三个阶段(1986—1993年)以开发式扶贫为主,通过投入外部资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第四个阶段(1994—2000年)以“八七”扶贫开发为指导方针,以中央投入为中心,以省资金投入为辅,完善财政投入,紧密加强地区联动,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扶贫工作。第五个阶段(2001—2010年)以巩固扶贫成果为主,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减少贫困发生率。第六个阶段(2011年至今)以精准扶贫与脱贫为中心,将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到户,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帮扶。各阶段扶贫政策相互交叉、逐步发展与过渡,扶贫目标由相对分散向精准集中、扶贫主体也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制度贯穿于中国扶贫政策演变过程中,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70年扶贫政策历史演进分析_崔元培.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