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钱之俊:编辑钱锺书
发布时间: 2010-12-31    作者:钱之俊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0-12-31
  字体:(     ) 关闭窗口
  《书林季刊》 
  从1946年起,钱锺书受聘做了中央图书馆的英文总纂(中文总纂郑振铎),兼任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的主编。1946年5月,国立中央图书馆由重庆迁回南京并开始办公,蒋复璁任馆长。6月份《书林季刊》创刊,前后共出版7期,到1948年9月第2卷第3期停刊。《大公报》1947年6月20日对刊物有所绍介:“国立中央图书馆自去年起聘请钱锺书教授主编英文季刊一种,名为《书林季刊》(Philobiblon.A Quarterly Review of Chinese Publicatins),现已出至第三期。该刊所载文字略分为论著(Articles)、书评(Critical Notice)、书刊简介(Abstracts)、新书目录等。……”刊物助编为章克槮。钱先生在该刊几乎每期都发表一篇文章。这一时期他还兼任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从1946年9月一直担任到1949年5月,震旦的工作1945年年底已辞),在南京上海两地奔波,杨绛回忆说:“钟书每月要到南京汇报工作,早车去,晚上老晚回家。”有一次回家早了,她喜出望外,钱锺书解释道:“今天晚宴,要和‘极峰’(蒋介石)握手,我趁早溜回来了。”(杨绛:《我们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21页)
  因为主编这份刊物,除了有与“极峰”握手的可能,还有“公费出游”的机会。1946年3月,钱锺书曾以中央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身份随团访问台湾,前后在台约三周,4月1日他在台大法学院作了《中国诗与中国画》的演讲,也是篇旧文章。这是钱锺书一生唯一一次与台湾发生的直接关系。做主编不可避免要向知名作者约稿,钱先生也不例外。有一封1947年夏他给赵景深先生的约稿信,可参: 
  景深先生道席:月前饬人奉上《书林》一册,当已达览。所言多谬误,幸教正之。公于吾国小说、戏剧之精博,久所钦倒,意欲求大作一篇(考订性质而洋鬼子能懂者),约三四千字(不论新作抑旧稿),以光《书林》下期篇幅。由贵局同人译就并原稿交晚,自能斟酌润色文字(因敝助手任译务者有病也)。薄酬贰百万元一千字,酸寒幸勿见笑。望赐复为荷。尊寓地址及在府时间如见示,当再趋前面求也。匆匆即叩
  暑安
  晚钱锺书再拜 二十六日 (《文教资料》1986年第4期) 
  其实一年前,赵景深因为爱读钱锺书的《小说识小》,还向钱先生约稿呢(他当时正为《大晚报》编《通俗文学周刊》)。看到钱先生向人家约稿,会心的读者会联想到《围城》里方鸿渐对孙柔嘉说的——“好太太,你不知道拉稿子的苦。”可互相比照。九十年代初他婉拒别人的约稿时还说,“索稿校稿,大似美妇人不自己生男育女,而充当接生婆(旧日所谓‘稳婆’)。但是我们已无生育能力,孤负你的本领,奈何奈何!”(安迪:《我与钱锺书先生的短暂交往》,《深圳商报》2003年6月21日)
  钱锺书做《书林》的主编很大程度上是迫于生计,但他做的有声有色、乐在其中,那么积极的生活,在建国后我们很难再看到这种身影。这个“主编”也是对他民国期间做编辑工作的一次总结,也是他人生履历里必须一记的重要经历。 
  其他
  1934年1月大型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在北京创刊,主编是郑振铎和章靳以,创刊号封面开列了108位特约撰稿人名单,其中就有钱锺书的名字。另据当年《大公报》(1933年10月16日)的报道,钱锺书和多人对季刊上“书报副刊”栏还有“编辑撰述之责”:最近南北文艺界有酝酿刊行《文学季刊》之举,内容除专载纯文艺外,并另辟书报副刊一门。书报副刊则由郭绍虞、郑振铎、容庚、赵万里、钱锺书、顾颉刚、向达、李健吾、毕树棠等负编辑撰述之责。钱锺书当时在上海,能真正兼顾到《文学季刊》编辑工作的可能性不大,他似乎也没给《文学季刊》撰过稿。 
  钱锺书还参与编辑了一些书籍。1936年在牛津,他担任了牛津大学出版的一套“东方哲学、宗教、艺术丛书”的特邀编辑。据说他是编辑组中唯一的一个中国学生。具体细节不可知。在中央图书馆期间,他还主编过《国际汉学丛书》。但《丛书》很可能只出版了当时被中央图书馆聘为通讯研究员的K.J.Spalding的The Three Thinker一种。1947年春,为编译《美国文学丛书》,文协上海分会成立了一个编委会,钱锺书名列编委。杨绛《怀念陈衡哲》说钱锺书胜利后还担任过《英国文化丛书》的编辑委员,他为请任鸿隽先生为《英国文化丛书》翻译一本有关他专业的小册子,还特到他家去拜访。
  1947年,吴宓似在编一《字典》,他想邀请钱锺书“担任编辑新增字之部”,但是钱锺书坚决不干,还“力言索天章、许国璋二君之不可用”,可他愿意供给材料与吴宓,“又自愿代宓密校复旦诸君之校稿,稍减宓总校之劳。”(《吴宓日记》1947年10月13日)看来钱先生不但不相信索、许二君,连复旦诸君的能力都抱怀疑。所以等复旦诸君校稿出来后,吴宓赶紧写信托钱锺书给他“总校复旦诸君《字典》校译稿。”(《吴宓日记》1947年12月5日)吴宓记载的这个细节,使我们不仅能体察到钱锺书对老师(包括自己学生)的态度及他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更能看出他一以贯之的那种直言不讳、学术上对人几近苛刻的个性。
  邵洵美的女儿邵绡红在其回忆录《我的爸爸邵洵美》中透露,抗战胜利后,钱锺书应其父邵洵美之邀做过《自由论坛报》主编。但是杨绛先生否认了这种说法,她说:“钱锺书没有当过英文《自由论坛报》的主编,他的履历里一字未提。他一生只担任过中央图书馆书林(Philobiblon)的主编,没担任过其他报刊的主编。”(《再说邵洵美和钱锺书》,《深圳商报》2005年8月30日)邵绡红后来自己也承认回忆有误。(《听杨绛忆邵洵美》,《文汇读书周报》2009年8月7日)
    1. 孤独的境界——读《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2. 我与钱锺书先生交往二三事
    3. 在“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4. 追念钱锺书先生
    5. 两位文化巨人的相会
    6. 杨绛的魅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