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钱之俊:编辑钱锺书
发布时间: 2010-12-31    作者:钱之俊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0-12-31
  字体:(     ) 关闭窗口

   《清华周刊》
  上大学以后,钱锺书是《清华周刊》的编辑。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当时中英文成绩特优,而数学不及格,被清华破格录取。他是年10月进的清华外文系,次年(1930)11月4日,清华大学学生自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召开第4次会议,通过出版科职员名单,钱锺书被选为《清华周刊》编辑。《清华周刊》始创于1914年,初名《清华周报》,还只是一大张,两面印八版,纸张格式与普通小型报纸类似。自第三期起改称《清华周刊》,用普通纸装订成册,每册印十余页。汤晏《一代才子钱锺书》中说:“《清华周刊》是一份有分量的大学生刊物。原来只报导清华园的新闻,但也有副刊、专栏,也谈一些政治问题,如发扬民主政治,坚持抗战等大问题,后来篇幅越来越大,在抗战前《清华周刊》骎骎乎已成为一份影响力很大的全国性刊物。”(汤晏:《一代才子钱锺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3-84页)范旭仑《钱锺书批注〈吴组缃畅谈钱锺书〉辨正》说“钱锺书做《清华周刊》编辑自1930年春第33卷起”,在时间上与1930年11月清华大学学生自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出版科职员名单似有冲突。据李洪岩先生查实,这份名单曾多次变动,其中一份注明钱锺书是英文副刊主任,总编辑是刘丙庐,言论栏主任潘如澍,学术栏主任吴晗,文艺栏主任吴祖襄(组缃),杂俎栏主任张文华,校闻栏主任夏勤铎。编辑包括孙毓棠、林庚、李嘉言、孙增爵、许振德、梁方仲等人(李洪岩《智者的心路历程——钱锺书生平与学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既然名单多次变动,那么钱锺书做了多长时间的《周刊》编辑(以及英文副刊主任,汤晏说是“英文副刊主编”)就难以查证了。
  从钱先生在《周刊》发表的一组诗文的时间跨度来看,他和《周刊》的联系前后也持续了三年之久。对钱先生来说,《清华周刊》会不会有点特殊意义?因为在《周刊》上发表的这一组诗文,不仅是其第一次在大范围内公开发表文章,也更是他小试锋芒开始一生学术生涯的起点。
  清华时期,钱锺书还参与了《国立清华大学年刊》的编辑工作。大学毕业,钱锺书到光华大学任教,参与《光华大学半月刊》的编辑工作,也曾参与《中国评论周报》的工作,并在上面发过论文、书评文章。 
  《天下月刊》 
  汤晏《一代才子钱锺书》称钱先生在上海这一时期也曾在英文刊物The T'ien Hsia Monthly(《天下月刊》)“积极参与编务或撰稿”(《一代才子钱锺书》第107页)。《天下月刊》由孙科资助,温源宁主编,林语堂、吴经熊、全增嘏、姚莘农等任编辑,吴经熊是执行编辑,由中山文化教育馆印行。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在《林语堂传》里曾说《天下》是民国以来水准最高的英文学术性刊物,不无夸饰。《天下》一年出版十期(除6、7两月),每月15日出版。后来由于太平洋战事爆发迁往香港而停刊。钱锺书参与《天下》的“编务”工作在其他传记中没有提及,并且他1935年秋就负笈英伦,而《天下》1935年才创办,所以他对杂志的贡献可能还没他给刊物投的稿来的重要。在《天下》的创刊号(1935年8月第1卷第1期)里发表了他一篇自己不愿提及而至今还被他人谈到的论文:Tragedy in Old Chinese Drama(《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钱锺书因为是温源宁在清华时的学生,而且在清华很受温器重,所以温在上海主编一份刊物,钱锺书是没有理由不出力帮忙的,偶作编辑也未尝不可。从后来他留学回国之际,《天下》对他发出邀请就更不难看出他们的关系。到牛津后,钱锺书还为杂志撰写了关于《吴宓诗集》的评论,引出了一段不大不小的公案。 
  《图书季刊》   
  钱锺书1938年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大和国立师范学院任教,1941年因为珍珠港事变,他困居上海一直到1949年。在蓝田国师期间,袁同礼正在昆明主编北平图书馆英文馆刊《图书季刊》(Quarterly Bulletin of Chinese Bibliography),他聘请钱锺书做了该刊“首席编委”(叶瘦秋:《钱默存先生交游录》,《记钱锺书先生》,大连出版社1995年版,第316页)。《为钱锺书声辩》:“北京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当于此时获悉钱锺书厚重的牛津大学毕业论文尚未刊布,第二年就把它发表在他主编的在昆明出版的《图书季刊》英文版上,并聘任钱锺书为该刊编委。”(《为钱锺书声辩》第72页)。北京语言学院《中国文学家词典》(1979年)现代第二册“钱锺书”条说他曾担任“北京图书馆英文馆刊顾问”。 
  《图书季刊》是民国23年3月北平图书馆创办的,重在阐述学术,介绍书刊,具体内容包括论著、书评、图书介绍、学术界消息、书录、专载等门类。但因战乱频仍,该杂志出了四卷、共十六期后停刊。到1939年3月才在昆明复刊,但仅出版至第三卷又因经费问题而停刊,直到1943年3月才再度复刊。钱先生在牛津写的学位论文《17、18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就是分三部分分别发表在1940年和1941年的《季刊》上的。钱先生似乎对袁同礼能够允许他的长篇学位论文在《季刊》发表怀有极大的好感,在文章中几次表示了特别感谢。 
    1. 孤独的境界——读《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2. 我与钱锺书先生交往二三事
    3. 在“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4. 追念钱锺书先生
    5. 两位文化巨人的相会
    6. 杨绛的魅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