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大西安
2004年1月,袁纯清出任西安市市委书记,省会城市一把手由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担任,当时在全国并不多见。
袁纯清接替的是远赴黑龙江任省委副书记的栗战书(现任该省省长)。栗担任西安市市委书记时曾提出西安未来5年的目标是“中国西安 ——西部最佳”。袁纯清上任后,针对西安发展现状,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的“四化”新理念,提纲挈领,为西安后来数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化方面,西安成功举办了欧亚经济论坛,层次高影响大;市场化方面,西安成功举办了东西部洽谈会,成为西安以及陕西重要的招商引资平台;人文化方面,西安提出了“皇城复兴规划”,推出了大唐芙蓉园的城市发展样本;生态化方面,西安建设了浐灞生态区,优化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据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陕西省政府参事张宝通回忆,袁任西安市市委书记后,到西安市社科院视察,召开专家座谈会。张在座谈会上提出,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古城墙实际上应该是唐皇城墙,不过外面包了一层明代的砖,因此西安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皇城,市政府应积极再现汉唐历史文化。
此提议引起了袁纯清的注意。随后政府部门展开了相关的研究论证,2004年12月9日,“唐皇城复兴规划”浮出水面,:50年内保护及恢复传统街区,进行城市改造,还原西安历史古都风貌,重振盛唐雄风。
现在,西安城墙内西大街的建筑再现了盛唐风格,加上投资13亿元的大唐芙蓉园,开创了所谓“曲江模式”。
通过“四化”的推进,西安市GDP每年上一个台阶,目前综合实力排名已从袁上任之初的全国第22位上升为第17位。近日西安市政府又宣布,未来10年,西安主城区规划面积将由第四轮总体规划确定的490平方公里增加到8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0万以上,成为超级大都市。
据预测,未来10年,西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3万~5万亿元的水平,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将有超过3000亿元用于城市发展建设,这个数字已接近北京市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
尽管袁纯清已“不在其位”,但很多西安人至今仍对袁书记的大手笔津津乐道。
“大关中”推手
2006年6月2日一大早,袁纯清一行赴西安北边的三原县和高陵县,视察夏季麦收情况。这是他上任陕西省代省长的第一天。
3年后的6月,正值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2009年4月中旬本报曾刊发报道,独家披露《西北第一经济区呼之欲出》),这意味着关中——天水与成渝、北部湾两大经济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陕西省省长袁纯清,正是这一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
“关中——天水经济区为陕西产业布局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扶持。”张宝通评价说。
2009年4月8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启动,成为国内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同类国家级基地。西安市阎良区发改委一官员直言,国家要在西安发展大飞机项目,对陕西是一个重大机遇,因此新经济区的功能设置之一,就是要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业。
除了航空航天业之外,高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同时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发展方向。去年4月7日,陕西省宣布在西安浐灞生态区建设金融商务区,计划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袁纯清接到中央调令赴任山西省委书记之前,正忙于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这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袁纯清在一次汇报会上说,“要建立机制,激活陕西科技资源的潜在能量,推动科技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除了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实现产业加快布局和发展,袁纯清在任上推出的“八大民生工程”,也颇得民心。2009年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方案确定总投资403.72亿元,内容覆盖教育、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村低保等领域。
山西保“安全”
今年3月才从省长袁纯清手里接过陕西省政府参事聘书的张宝通说,摆在袁面前最现实的挑战是:“让山西安全起来,也让自己的仕途安全起来”。
去年,山西煤炭产业大重组引发业界褒贬不一的议论,而安全事故频发,已成为历任山西省高官的“心病”。新任省委书记袁纯清能够妙手回春,化险为夷吗?
多年浸淫经济学研究的袁纯清,曾运用“共生理论”分析金融和小型经济发展问题,并对中小企业成长及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进行过剖析。这在其接下来执政山西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用武之地。
记者注意到,到山西赴任的袁纯清首次对该省地方官员发表讲话时称,“山西正处在关键阶段,如何实现一个能源资源大省的发展转型,是最现实和最紧迫的课题,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是社会的关切和群众的期盼。”
众所周知,山西的官员压力特别大,不仅要将经济抓上去,还要确保安全不出事。等待敢想敢干的袁纯清的,将是怎样一个明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