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其他国家领导人生平与思想研究
彭德怀冤案平反始末
发布时间: 2010-12-02    作者:廖毅文    来源:人民网 2010-12-02
  字体:(     ) 关闭窗口

   来自高层的声音

  关于彭德怀的问题,早在1976年10月,陈云就说过:“由于毛泽东的神化地位,他的话是不能拂逆的圣旨,对彭德怀这样明显不公平的事,是谁也碰不得的,谁说话谁就倒霉”。

  邓小平颇有同感,言简意赅地接着说:“凡是毛泽东同志圈阅的文件都不能动,凡是毛泽东同志做过的,说过的都不能动。这是不是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不是!凡是过去搞错了的东西,统统应该改正。”

  1977年,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胡耀邦等人把目光瞄向了大批被错误打倒的老干部身上。他们深知,要迅速走出徘徊,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挽救濒临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就必须重新重用一批久经考验的老干部。这是我们党历经劫难,硕果仅存的宝贵财富。

  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率先发表了为平反冤假错案鼓与呼的专文 ——《把被“四从帮”颠倒的干部路线是非颠倒过来》。这篇文章,是根据胡耀邦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党校几位理论工作者写就的。文章的主旨是呼吁全党全民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在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作出的错误结论。

  11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认真落实》的评论员文章。文章提出要抓紧落实干部政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问题。

  12月10日,中共中央力排干扰,对中组部领导班子进行重大调整,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所有这些,都为平反冤假错案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舆论准备。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大会上,陈云在东北组率先发言。他开宗明义地提出,实现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安定团结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干部和群众对党内是否能安定团结是有所顾虑的。因此,为了保证安定团结,有些遗留问题,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很广的问题,是需要中央考虑和作出决定的。

  他深思熟虑,列举了应由中央考虑和决定的六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彭德怀同志的问题。他说,彭德怀同志是担负过党和军队重要工作的共产党员,对党的贡献很大,现在已经死了。过去说他犯过错误,但我没有听说过把他开除出党。既然没有开除出党,他的骨灰应该存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

  陈云的六个问题,语惊四座,反响热烈, 接着,胡耀邦在西北组直言:“我赞成把‘文化大革命’中遗留下来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搞清楚。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安定团结,关系到实事求是的作风,关系到维护毛主席的旗帜。”

  11月25日,在与会同志的强烈要求下,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会议宣布了对“文化大革命”中和“文化大革命”前遗留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以及一些重要领导同志功过是非问题的8条平反决定。其中一条就是纠正过去对彭德怀、陶铸和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

  在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这次中央全会为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充分的准备,邓小平的讲话成为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对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作出了决议。全会还正式平反了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进行了切实的纠正。其中,审查和纠正了对彭德怀所作的错误结论,重新肯定了他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为彭德怀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1. 机要参谋回忆:随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2. 彭德怀如何深入农家搞调研
    3. 彭德怀:真理不怕争论
    4. 1974年 彭德怀逝世
    5. 彭德怀为何向萧克道歉
    6. 将军凯旋时——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
    7. 1959彭德怀搬离中南海始末
    8. 彭德怀等七首长签名“38军万岁!”
    9.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
    10. 彭德怀抗美援朝轶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