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其他国家领导人生平与思想研究
彭德怀为何成新中国第一个走出中南海的元帅?
发布时间: 2010-11-23    作者:张树德    来源:《毛泽东与彭德怀》 2010-11-23
  字体:(     ) 关闭窗口

  “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呢?它是否带有普遍性呢?”万毅感慨地发表见解,眼眶里漾出泪,“直说了吧,现在有人尽做好梦,头脑发昏、膨胀,眼睛只看着天上的‘卫星’,全然不顾地下老百姓们吃苦受穷!我敢说,彭总的‘意见书’一点没错!谁要是昧着良心批就叫他批去吧!赞成彭总的请举手。”万毅说出了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的问题,“刷!刷!刷!”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地把手举了起来。万毅郑重地宣布:“看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可批的,一致通过,我作为本组组长,代表大家意见。确定小组解散,大家各自分头学习。”

  小组解散了,有人不安地对万毅说:“老万,你这样傲,恐怕会招来麻烦啊!”“麻烦?什么麻烦!”万毅以军人特有的直率说出憋在人们心头的话:“他们才真正找麻烦哩!一封正当的信竟闯下弥天大祸,虚张声势,轮番轰炸,斗争批判步步升级,真是岂有此理!”

  万毅的言行给他自己带来了灾难,他被作为“彭德怀的狗腿子”看管起来了。

  与此同时,直接同彭德怀共事几年的邓华上将因为直率地替彭德怀说了许多好话,也遭到了严厉批判。

  抗美援朝时的副司令员、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洪学智上将也被作为“彭的同伙”而点名批评。接着,一个又一个“彭德怀的小爪牙”被列入名单。

  会议的气氛变得愈加消沉而紧张。很多人恍恍惚惚,神容憔悴,胆战心惊。他们为败北者的悲哀而悲哀,痛心疾首地议论着,耍枪杆子的斗不过耍笔杆子的,搞战术的斗不过搞权术的!

  几天的小组讨论收效甚微,会议的气氛凉了下来。这样下去如何收场?

  于是,各小组集中,进行大会揭发批判。批判会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由谁发言及发言内容均经过了周密的准备。

  他们对彭德怀揭发和批判的问题是极为广泛的,主要有:

  从平江起义的思想动机到庐山上书的政治目的;

  从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贯彻执行到1958年炮击金门时的组织指挥;

  从红一、三军团的关系问题到所谓“军事俱乐部”的组织活动,等等。

  彭德怀以雄辩的事实,对诽谤者的各种诽谤给予了驳斥。参加会议的许多将军们无不感慨:这位元帅雄风犹在,丝毫不减当年!他为共和国的诞生所作的卓著贡献令全世界瞩目!且不说他在长征中四渡赤水、二进遵义、攻占天险娄山关等战役,使围追堵截的敌人闻风丧胆的赫赫战功,单就他在长征途中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时机智地救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性命这件事,也足使我们这个素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传统的民族中的“受恩”者报答一辈子。更何况毛泽东本人曾赋诗赞颂:“谁敢横力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揭发批判会,变成了别开生面的故事会,变成了传统教育会。它使不太熟悉彭德怀的人对彭德怀有了深刻的认识,使熟悉彭德怀的人对彭德怀有了新的认识。使误解彭德怀的人对彭德怀有了正确的认识。

  9月3日上午和下午,集中追查彭德怀的所谓“军事俱乐部”的问题。这本来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但因为它是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最先提出来的,彭德怀不得不耐心对待。包括一些人提出来的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他都一一认真作答。

  会议刚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彭德怀解释说:这是毛主席8月2日在给张闻天同志的信上首先提出来的,说“怎么搞的,你陷入那个军事俱乐部去了。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是武文合璧,相得益彰”。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864页。并没有具体指出还有什么人。其实,“军事俱乐部”组织是没有的,只是我们几个对问题的认识上观点比较一致,事先并没有什么策划。

  毛泽东提出的“军事俱乐部”问题,其实也仅仅是根据下面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那是7月23日晚上,周小舟、周惠和李锐对毛泽东批评彭德怀的讲话,左思右想摘不遥。周小舟建议去找黄老谈谈。

  黄克诚接到周小舟等要来谈话的电话,考虑当时气氛非常敏感,去找他谈话不太适宜,劝他们暂时不要来。可他们还是坚持来了。在交谈中,他们越谈情绪越激动,特别是周小舟说现在毛泽东好像“斯大林的晚年”,要人家敢想、敢说,等人家说了真心话又抓住狠批,这不是钓鱼吗!

  黄克诚理解他们的心情,他不赞成毛泽东对彭德怀那封信的处理方法。但经验告诉他,在当前情况下,任何感情用事都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所以,他十分克制,一直在设法降温,“你们不要激动嘛!事情总会弄明白的。……主席不会错的……”

  正在这时,彭德怀推开房门进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份西藏军区发来的等待答复的电报,他必须和黄克诚研究一下。彭德怀的突然出现,使在座的周小舟等感到意外,黄克诚也觉得有些突然。大家站起来为彭德怀让座。周小舟愤愤地说:“彭总啊,我们离右派只有30公里了!”

  看到他们那样激动,彭德怀反倒平静下来,他安慰大家说:“30公里也不要紧嘛……通过批评、讨论,把一些模糊观点弄清楚也是好的。”他们看到彭德怀手上的电报,连忙告退。

  彭德怀和黄克诚研究了给西藏军区增派车辆之事,各人抑制住感情,不敢再谈什么,毛泽东的讲话使庐山的气氛变得仿佛一颗火星就会引爆,在这种情况下他俩单独在一起显然不合时宜。彭德怀赶快回到自己的住室。

  谁也没有料到周小舟等人从黄克诚房里出来的时候,被人碰到,反映到毛泽东那里去了,这就成了后来追查彭德怀、黄克诚“军事俱乐部”的重要根据。

  听到此处,全场大哗,人们批评彭德怀“不严肃”,“不老实”。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