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初,各项事业百端待举。时任北平市市长兼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叶剑英,担负着城市接管、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安定社会秩序等工作,许多难题需要解决,摊贩问题便是其中的一个。叶剑英说:“要办的事很多,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去做,有步骤、分缓急地去做。……比如摊贩问题,我们二月份、三月份因其他工作关系一直都没管,到第四个月才来管。”
据当时工商部门的统计,北平大约有摊贩4.5万到5万户左右,占全市总户数的10%至15%。其成分复杂、行业繁多,隐患不少。如,不少摊贩把摊子摆在闹市,占据人行道,甚至挤占机动车的路线,造成交通拥塞,秩序混乱,车祸时有发生。一些摊贩抢占原来商场、商店的生意,有些商家为占地方也在店门前摆摊,企图逃避纳税。为了整顿交通秩序,防止车祸、火灾,保障社会治安,对摊贩必须进行整顿治理,使之有利于服务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
然而,如何解决摊贩问题呢?是像旧政府一样要么一概取缔,要么放任不管,还是积极加以疏导,使之变害为利?对此,叶剑英提出,管理和建设城市都必须依靠群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摊贩也是人民大众的一部分,对他们应该采取照顾帮助与管理的办法,不同于国民党的只凭一纸命令,凭警察武力,横加取缔。”
1949年5月23日晚,叶剑英与时任北平市委书记的彭真一起,主持召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北平市摊贩代表座谈会。摊贩生活在社会底层,旧社会、反动政府从来不把他们当人看,市长与摊贩一起座谈更是闻所未闻。这个座谈会一下子让摊贩们感受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府新社会的新风尚。会上,叶剑英一开口便说:“同志们!今晚利用这个时间,不妨碍大家的生产,请大家到这里来谈一谈。”共产党的市长称呼摊贩为“同志们”,使他们深受震动,倍感亲切。叶剑英接着说:“摊贩是劳动人民一部分。现在,你们生活很困难,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完全知道,我们应当帮助大家从事生产,以求逐步克服困难。”针对解放前国民党当局管理摊贩是用皮带鞭打的做法,他指出:“国民党把人民当作毛驴,对毛驴用打的办法来管,对人民也用打的办法来管。”共产党管理摊贩的态度是什么呢?叶剑英强调,凡是对大多数人民有利益的事情,共产党就要办,不懂就请教别人。“对于摊贩问题,过去我们没碰到过,所以要和大家商量一下,如何管理,如何管得好。”叶剑英讲话时态度诚恳,使本来带着抵触情绪而来,等着接受共产党严厉整治的摊贩们大感意外,深受感动。
接着,叶剑英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摊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他说,摊贩作为一种营业方式是正当的,之所以要进行整顿,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摊贩没有办手续,没有登记,没有领牌照,没有纳一点税,尽点义务;第二,位置摆得不对头,不适当。他耐心地开导摊贩:“你们登记以后便发牌照,证明你们是正当的营业。”关于纳税问题,叶剑英说,城市解放后,城市人民为农民分一点负担、纳一点税,是应尽的义务,是光荣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会把摊贩搞得不能活。”在这番语重心长的劝慰之后,他强调指出:“总之,目前摊贩问题,政府是要管的,不管不行,从你们的利益来看,也要管。”
整顿摊贩问题,实质上是要解决好城市市容与摊贩生计问题的关系。叶剑英把全市分成12个区设点,并提出三条具体措施:第一,把位置整理适当,需要迁移的就选择地方迁移。要做到不妨碍交通,不招来火灾,不隐藏敌人。第二,要办手续,登记领牌照,纳点税。位置好的生意也就好,应多拿点税,位置差的可少出一点。第三,把摊贩们组织起来,有组织、有秩序地办理。
这次座谈会开得很成功。摊贩代表们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具体政策落实起来就容易了。随后,北平市委、市政府组成整理摊贩指挥部,各区也相应组织了整理摊贩委员会,并公布了《北平市人民政府管理摊贩办法》、《北平市人民政府处理棚户办法》。至此,整理摊贩工作进入有条不紊的具体实施阶段。首先,与摊贩协商合作。工作人员把摊贩按行业组成小组,指定积极分子为组长,上下结合,研究确定具体实施方案。摊贩们则组织起来,自动为整理工作做好各项准备。其次,有重点地整理、有分别地处理。对决定迁移的摊贩市场,先研究该市场的形成历史,哪种行业是市场主干,然后说服并组织这一行业迁移,其他摊贩就会跟着迁走。对隐藏在摊贩中的少数特务分子,根据法律另行处理,与整理摊贩工作严格区别开来。再次,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2000余名回民摊贩,通过回民工作委员会进行主动、具体的解释,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整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除少数安置于街巷内外,大部分摊贩分别迁进13个市场。随后,各市场相继建立了摊贩管理处,在比较重要的市场中还设立了摊贩市场派出所。市场一改昔日混乱的景象,摊铺井井有条,营业热闹有序,道路交通顺畅,为治安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月9日,叶剑英在北平市各界代表会上满意地说:“目前四万多户摊贩,均能各得其所,交通秩序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叶剑英成功解决北平摊贩问题的重要启示是:其一,正确认识,利于民生。摊贩大多数都是劳动人民,应采取照顾帮助的办法,使其克服生活困难,自食其力。摊贩是一个社会问题,虽然只涉及一部分人,但关系到城市人民生活的稳定。对摊贩整顿治理的目的是既要使他们经营合法,又要使他们的营业有序。总之,要有利于服务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其二,态度明确,讲究策略。小摊小贩数量大、流动性强、多设在闹市区,如不加以适当的管理,就会扰乱正常市场的运行,妨碍城市交通,影响市容市貌,成为社会治安的不利因素,因此必须进行整顿和治理,这一点要向摊贩讲清楚,但是要注意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叶剑英正是以平等亲切的态度与摊贩代表们进行谈话的。在消除对立情绪、拉近心理距离后再阐明治理摊贩工作的必要性,效果很好。其三,真诚对待,善于沟通。解决摊贩问题,要主动与摊贩对话交流,做好思想解释工作。既阐明整顿治理摊贩对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又尊重摊贩的利益诉求,使他们提高觉悟,认识到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必须兼顾公众利益,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解决问题。其四,集思广益,逐步推进。在既要城市的“面子”,也要摊贩的“肚子”之间找平衡点,提出解决摊贩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行,在实践中具体研究和解决摊贩管理的有效办法。
在城市生活中,小商小贩的经营方式和活动存在随意性、临时性,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点。不断研究和解决好小商贩的生存空间与城市的发展空间、管理秩序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不断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叶剑英当年解决北平摊贩问题的经验,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张才良,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贵州贵阳55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