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8日,胡乔木在国务院务虚会上作了《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 代化》的发言,这篇发言经过他修改后于当年10月6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文章发表 后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被认为在经济理论方面为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本文拟对此 文的形成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文章的形成
(一)酝酿和起草
1978年7~9月的国务院务虚会,是在我国政治上即将面临历史性转折、思想上不断冲破 “两个凡是”的束缚、经济恢复取得喜人成就的情况下召开的。会上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对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会议主要是务虚,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文件,一个是李先 念的总结报告,一个是胡乔木的发言。
胡乔木是一位对新事物非常敏感,能抓住时代脉搏,不断吸收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提出 新观点的理论家。粉碎“四人帮”后,胡乔木在恢复工作前的近一年时间里,一直在深入思 考、潜心研究经济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因为他清楚,国家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理论上 的正本清源是当务之急。恢复工作后,他带着多少年来反复思考得到的认识,投身到改革开放 的事业中去。从1977年12月开始,他就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下,和于光远、邓力 群一起撰写理论文章,首先对按劳分配、商品生产两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拨乱反正。与此同 时,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和国务院研究室的负责人,他带领这两个团队的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1月25日在 北京地区经济科学规划座谈会上,他就指出:我国在工农业生产及经济活动方面“存在着许 多严重的、迫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有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的很多企业、工业企业、农业企 业反而比我们搞得好”。 [1] 对这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弄清楚这种现象的原因,找出使社会主 义经济工作克服自己的缺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途径”, [1](p.331) 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特 别是经济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还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怎样就会快,怎样就不会快,怎样 效率就会高,怎样效率就不会高,社会主义经济学需要答复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地、严肃地、切 实地答复这个问题。” [1](p.332) 7月28日,胡乔木在国务院务虚会上以《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 实现四个现代化》为题的发言,就是他和他的同事对这些重大经济问题研究的成果。
国务院务虚会举行时,尽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但要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就 必须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这种认识在经济学界和中央高层已经形成一定的共识。当时的主要 问题不是要不要改革开放,而是如何改革,如何开放,如何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高效率的经济管 理体制。胡乔木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发言科学地总结 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唯“意志论”盛行以及当时经济体制、管理方法上 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主张、新建议。由此,这篇发言成为思想解放运动中最重 要的经济理论文章之一。
胡乔木是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研究室出席这次会议的,他的发言也代表这两个单 位。据与胡乔木一起参加会议的于光远回忆:在这次会上,“国务院的经济业务机构都准备了 书面发言,发言稿……都在单位里研究过,是集体的作品”。“《要按客观的经济规律办事》的 文章……是胡乔木、于光远、马洪三人合作写成的……三人讨论后意见一致……胡乔木对整篇 做了一些斟酌。” [2] 这篇发言也是当时中央高层领导思想的综合和发挥,胡乔木以他扎实的理 论功底和渊博的学识,将大家的认识和自己的思考系统化、理论化,使这些显示出旺盛生命力 的思想成为党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