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其他国家领导人生平与思想研究
建国初期朱德的国家安全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 2009-09-10    作者:刘国新    来源:国史网 2008-01-10
  字体:(     ) 关闭窗口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并建设强大的国防方面,朱德的有着独特的理论建树。

  一、国家安全的基本要义在于有一个现代化军队保障的国防

  何谓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保持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防止外来力量打断它的性质、制度和统治,能控制它的边界,并基于合理的条件维持它与世界其余部分的经济联系的一种能力。[1] 新中国是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经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后建立的,它突破了世界殖民体系,以崭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体制出现在东方,在当时的国际政治秩序中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敌视。因此,新中国政权能否巩固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巩固政权其实就是政权的生存问题,即所谓领土主权不受侵犯。新中国成立后,新生政权直接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在此情况下,军队的职能从推翻旧政权变为保卫新政权,新政权所拥有的土地不是几省交界的地区,也不是若干区域相连的根据地,而是整个国家。因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国防安全的问题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朱德是中共党内较早提出国防问题的领导人也是最早提出建立国防军的领导人。还在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的讲话中他就明确地论述到:从农村转到了城市,是个大转变。我们的工作要适应这个大转变。今后我们进了城市,取得了全国政权,就有了自己的国家,就要搞好国防。要实行征兵制,建立和训练国防部队,敌人来了就得打。[2] 这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新中国要通过征兵制建立一支正规的训练有素的国防军。这支军队要能够打击一切来犯之敌,只有做到这一点,国家安全才有了基本保障。这段话表明随着新国家的建立,军队的建设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朱德作为三军总司令在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之际就明确提出了国防观念。一年以后,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虽然我们中国人民从来就是十分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为了祖国的独立,为了民族的自由和发展,我们不得不随时警惕帝国主义这只疯狗的冒险,时刻准备足够的力量来防卫我们的领土和主权。┄┄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必须建设一支十分强大的、足以击退任何侵略者进攻的现代化的国防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卫已经获得的胜利果实,才能保卫正在进行的和平建设。[3] 

  如何保障我们的国防,也就是说军队怎样担当起保家卫国的国防任务?朱德突出的强调要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1950年3月10日,他在空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空军能不能建设好,掌握技术是个关键,在一定意义上,技术决定一切”,“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战胜敌人,不然就要为敌人所打败。” [4]8个月后,他在空军参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目前对你们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很好地把队伍训练和组织起来,精心研究科学技术,并好好地掌握它,使我们一出马就能打胜仗。[5] 1951年7月31日,朱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4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解放军将要由过去单纯的陆军,而且基本上是依靠步兵作战,过渡到具有各种现代技术装备的陆海空军,可以在抵抗敌人侵略时进行各兵种的联合作战。这在我们的建军史上,是一次大的历史性的转变。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个转变,我们的部队必须积极地学习和提高技术,各级指挥员必须学会善于掌握和使用新装备、新兵种。全军应该发展一个学习和提高技术的热潮。” [6]1951年10月1日,在国庆2周年的典礼上,朱德在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给全国武装力量和民兵的命令中号召:你们要警惕地站好你们的战斗岗位,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巩固祖国国防。毫不满足地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新的技术,学会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本领,提高现代军事科学和指挥艺术的水平,加强各种工作的计划性、组织性和准确性,巩固和提高军事纪律,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而奋斗! [7]

  如何掌握现代军事技术?朱德认为,办好军校是第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军校有计划的教育,研究对付帝国主义的战术,学习使用新式武器,培养军事人才。[8] 其次是学习苏联先进的军事科学。苏联军队不仅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有着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而且有着能熟练掌握一切近代武器的高度军事技巧。我们要认真学习苏联军队的这些优点,吸取苏联建军经验,进一步加强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建设。[9] 再次是政治工作做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使技术兵种思想过硬,忠诚可靠,勇敢坚定,而且还可以保证他们把政治和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而思想政治工作在建国初期还有其特殊意义,那就是改造从国民党军队中解放过来的大批技术人员,使他们改变旧的思想和作风,发挥一技之长,弥补我军文化基础差,技术底子薄的不足。

  朱德的国防安全思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因为它符合世界军事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国际政治潮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各种武器都运用到了战场上,现代化军事装备和现代化战争手段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虽然是靠小米加步枪起家的,但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及时地提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的历史性任务,我们的国防安全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关系当中盛行的仍然是传统安全观,就是说为了有效地保卫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必须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强大起来,并且不让任何一个敌对国家的力量超过自己,即绝对国家安全。因此,各国不光追求军队数量,更在乎军队质量,在乎新武器、新装备和新兵种。当然,在冷战的背景下,国家安全又以军事集团或军事同盟的形式出现,在这样更趋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中,鲜明地提出保卫国家最主要的是应有一个现代化军队保障的国防,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正规化的国防军,这确实是富有远见卓识的重要主张,这一点,在抗美援朝爆发后即得到活生生的验证。

  二、国家安全防御的重点在东面,手段主要是空防和海防

  杨尚昆在朱德诞辰100周年的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朱德“参与领导了空军、海军、装甲兵等军兵种的组建工作”,[10] 张爱萍在纪念文章中也指出:“朱德同志亲自抓了空军、海军,装甲兵等军兵种的组建工作”,[11] 这是对朱德在军队建设上丰功伟绩的历史评价。我这里要分析的是朱德在开国之初就如此重视空军、海军所反映出他关于国家安全防御重点和防御手段等的战略思想。 

  国防是一个综合概念,在它的下面,按照不同的领域可以细分为空防、海防和边防。

  中国有宽广的陆地,又有辽阔海洋,地势西高东低,东西经度相差61°有余,西面的边境地带有连片的山地和沙漠。东面濒临太平洋海区,有绵长的海岸线。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但是,自从人类具备了征服远洋的能力以后,中国的海岸就不再安宁,自明末的倭寇到清末的鸦片战争都是如此。西面有一定的天然屏障,东面不具备有利的地形。这是决定中国国家安全防御战略的客观地理条件。新中国成立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决定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当时苏联的疆土从北面到西面与中国接壤。印度位于中国的西南,1949年12月30日,印度政府致电中国政府,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愿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从不承认新中国到军事封锁新中国。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时刻叫嚣反攻大陆,并不断地骚扰大陆。这样,从国家关系的角度看,是东紧西缓 。这是决定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观条件。

  基于这种判断,朱德认为中国安全防御的重点在东,特别是东南,防御的手段主要是空防和海防,并进而形成了空防安全和海防安全的思想。

  1950年10月1日,朱德出席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来一周年大会,在阅兵式的命令中,他发出了“为了保卫我们神圣的领土、领海、领空而奋斗”的号召。[12] 而在此前的空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朱德就已经就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做了专门的论述,他甚至用“刻不容缓”来形容建空军紧迫感,提出“不管家务大小,困难多少,非办好不可。”因为他认识到,有空军才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的军队要被动挨打,没有制空权的国家必然遭受侵略。如何取得制空权呢?朱德提出了阶梯式发展的思路,即完成解放台湾、海南岛的任务,做到“在一定的领海和领空上初步取得制空权”。然后,逐步地在这个基础上建成一支完全新式的强大的人民空军。这支空军要“在我们所有的领海和领空上完全取得制空权,能够击退任何侵略者的进攻。” [13]这段很有见地的讲话是在新中国成立仅仅半年时间讲的,它清晰地规划出空防战略。

  对于海防,朱德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过去不是没有海军,但却没有真正的海防。朱德认为真正的海防是防卫海岸线,保卫领海。如何保卫领海?就是“把敌人消灭在海上”,[14] 海军的“防卫在海上” [15]对于海军当前的建设和发展,朱德也有真知灼见。他认为,在初期,首先把沿海海岸各要地及岛屿的防御工事、防御设备建立起来,把各基地组织起来,不能单从打台湾打算。 [16]其次,海岸炮兵在海上作战中有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海岸炮兵要有坚固的永久的堡垒,海岸炮兵和陆战队应当修筑最坚固的永久性的国防工事。 [17]第三、在海军还不可能有大的登陆艇、大的战斗舰和航空母舰的时候,可先造鱼雷快艇、扫雷艇、潜水艇、巡逻艇等小艇;在战略上采取防御的方针。但不是单纯的防御,要以攻为守。快艇、潜艇配合飞机、大炮作为攻防作战最有力的武器,依靠坚固的海防工事歼灭来犯之敌。 [18]更为珍贵的是,朱德很早就认识到海军航空兵的作用。1951年8月30日,他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空军应有20%是海军空军,其作用在于航海、布雷、侦察、战斗、给舰艇和海岸炮兵以空中掩护。海军空军应是专职的,陆上空军不熟悉海上情况,到海上多迷失方向。 [19]

  新中国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不等于可以疏于边防。对于边防,朱德也有独到的论断,主要体现在:第一、认为边防问题既是反侵略问题;第二、认为陆地作战不再会是游击战那样的山地作战,而是在东部大片地区的现代化战争。

  朱德在宏观上讲过“中国地方宝贵,寸土都要保护” [20]这样的原则性论述,也讲过“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有漫长的国境线和海岸线。这些地方,是我们国家的门户,残余的蒋匪和帝国主义派遣的间谍分子,不断地在这些地方窜扰或潜入我国进行破坏活动。我们应该时刻提高警惕,很好地捍卫我们的边疆,粉碎敌人的阴谋。” [21]但他更多的是在讲大边防。简单的边防冲突并不威胁到国家安全,而一旦发生战争,就绝不会局限在边境地区,很可能是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的侵略战争。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不行的,而这支军队如果不是现代化的军队,它就称不上强大。战争年代的“小米加步枪”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保卫东方大国的任务。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战争的对手和时代特点决定的。朱德透过抗美援朝战争,及时地看到我们的潜在对手是美帝国主义,而二战后的世界军事、政治发展决定了战争的形态是海、空、炮、坦、工“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 [22]  “美帝国主义在战争中一定会使用飞机,主要是打我们的后方,使用海军在各口岸登陆、捣乱”,它不可能再有日本侵华的战术,“它必然用优势的空军破坏我们的后方,破坏工业生产,破坏我的供给” [23] 的特点,因此,不应满足于长期以来同帝国主义打仗的经验。过去是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现在的敌人是美帝国主义,如果它来打中国,“当然不会在山上与我们打,那一定是在东北、华北、华东、浙江以北地带使用大量的大炮、坦克、飞机与我们作战。我们研究战术,就要研究用什么武器打什么敌人,如何对付敌人登岸,如何在平原打仗,如何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24]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