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其他国家领导人生平与思想研究
薄一波对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指导与贡献
发布时间: 2009-09-09    作者:薛钰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07-02-15
  字体:(     ) 关闭窗口

                    
  薄一波能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作出重要贡献,除了他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及特殊的丰富阅历外,还与他个人的风格、习惯、特点有关:
  薄一波是个求真务实、注重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人。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各个时期,薄一波都在第一线做实际工作,历来重视学习、调研、写作和总结经验,也注重培养能写文章、又德才兼备的“笔杆子”。他曾利用占他一生1/6时间的监禁生活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其他知识,所以在“出狱后,能够跟上革命形势的发展,并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第176页】。他多次说过,他有个特点,就是爱讲话、爱写文章。因而他留下了相当丰富的著述。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成功建立特殊形式的上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山西、华北及全国抗战胜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937年至2005年间,他写下的关于山西新军的文章、报告、讲话、书信和回忆录就有50余篇,这些文献对学习和研究党史、军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又如,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始,薄一波就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并作了大量笔记,他的笔记是与会领导人里最全的。在编辑《毛泽东选集》和党的其他领导人著作时,有关同志曾从这些笔记中得到很多珍贵翔实的历史资料。“文革”中,这些涉及国家核心机密、被薄一波视为珍宝的笔记在红卫兵“抄家”时不幸遗失,经多方查找仍无下落,薄老对此心痛不已、念念不忘。1980年,薄一波在“文革”后复出刚一年,为尽快熟悉情况,他深入大江南北的厂矿、基层调研了半年多时间。之后,他根据亲身体验及调查所得,在全国党校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三十年来经济建设的回顾》。讲话分五次转折、四个发展阶段,对新中国建立后30年的经济建设曲折前进的历史和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并正确分析和判断了当时的经济形势,提出调整改革的意见。这些,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起了重要作用。这篇重要讲话发表在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第二个《决议》之前,其眼光、其意义都是独具特色的。这篇文章和薄一波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收入了1992年出版的《薄一波文选》中。这些成果,对研究党的历史经验有着积极作用,也为他后来的著述打下了坚实基础。
  薄一波还是一个平实谦和、重情重义的人。这位一生征战、历尽坎坷的老战士对那些为共同理想浴血奋战、休戚与共的领袖、战友怀有难以割舍之情。晚年的薄一波常抚今追昔,对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感慨说,他没为党做多少工作,党却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和待遇:“比我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多了,可惜他们都为党的事业牺牲了。如果他们还活着,哪里轮到我了?”薄一波去世后,他的子女介绍了薄老生前非常喜欢的一副对联:“尽心尽力未必尽职 任劳任怨不能任功”,这贴切反映了薄老不居功自恃的谦逊品格。在他看来,他是不适用“德高望重”一类称谓的,因为“胜利是属于党、属于人民的”【薄一波:《在太原华北五省市区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2年7月8日)】。“我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是幸存者、幸运者……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涌现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许多可亲可敬的战友和同志,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薄一波:《领袖元帅与战友》(前言),人民出版社,2002年。
  薄老一直非常关心那些曾一起战斗过的领导人及战友的后代,特别是山西新军的战友和因“六十一人叛徒案”受到迫害、株连的患难战友及其后代。如1979年,他曾给邓小平并党中央写报告,为山西新军性质正名,为几万名受到牵连、甚至迫害的新军老战士恢复军龄和荣誉。
  为了表达对领袖、元帅、战友的深切缅怀,他在晚年以撰写回忆文章的方式,“记述了他们中一部分优秀者的奋斗和业绩,目的是要告诉我们的后来者,新中国来之不易,成长不易……他们的精神风貌,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留在人民心中。”【薄一波:《领袖元帅与战友》(前言)。】自“文革”后的1979年撰写第一篇回忆毛泽东的文章始,20余年来,薄老笔耕不辍,陆续写出几十篇具有特殊视角,怀念领袖情、战友情的纪念文章。在他生命的最后两三年,他还在纪念邓小平、陈云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既满含深情又有精辟论析的书面发言,赢得与会者深深共鸣,被中央领导同志称赞为“有骨头有肉”的好文章。1988年,薄老所著回忆文章以《领袖?元帅?战友》为名集结出版(2002年增补后以《领袖元帅与战友》为名再版)。书中,薄老以深厚感情,生动再现了一代革命先驱的活动、思想和志趣;评价了他们的历史功绩、地位、作用;澄清了党史上一些重大问题,还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和感人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又一幅独特的中国革命群体人物画卷。
  17年前,薄一波就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写出一部正式的、好的、真实的中共党史刻不容缓”的希望。同时,他把自己晚年的绝大部分时间、精力都卓有成就地献给了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事业。现在,薄老虽离我们而去,但薪尽火传。有党史研究后来者的继续努力,薄老遗愿应能早日实现。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审 北京 100080)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