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马涛:1975年毛泽东“评《水浒》”内幕
发布时间: 2012-03-07    作者:马涛    来源:党史纵横 2011-12-07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

  “四人帮”评《水浒》的矛头之一就是指向已重病在身的周恩来。他们利用毛泽东对《水浒》的评论,提出批投降派,再次欲借伍豪事件置周恩来于死地。9月20日,周恩来进行第四次手术。就在要上手术台前,他在一份手稿上签上名字,并写了一行字:“于进入手术室(前),1975年9月20日。”

  这份文件是周恩来1972年6月23日在中央召开的批林整风汇报会上作的关于国民党造谣诬陷、登载所谓“伍豪启事”问题的专题报告。周恩来签署的手稿就是这个报告的记录稿,是他委托邓颖超根据录音记录整理的。

  对于这份报告,毛泽东和政治局曾提出将录音和根据录音整理的记录稿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存档,但是会后却被搁置未办。且在7月间,王洪文还叫人从上海档案馆寻找“伍豪的材料”。

  周恩来是怀着满腹委屈和忧愁进入手术室的。在进入手术室时,他大声说道:“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对手江青一伙借“评《水浒》”来攻击他,周恩来只有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予以回击。

  四

  “评《水浒》”运动也是“四人帮”对文艺调整的一次反扑。

  随着全面整顿工作的进展,文艺整顿也被提上日程。针对“文化大革命”中文艺萧条的现状,1975年5月3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教育界、科学界、文艺界、新闻界、医务界,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其中也有好的,有点马列的。”他针对“文化大革命”中把知识分子说成“臭老九”指出:“老九不能走。”

  7月初,毛泽东与刚刚受命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邓小平谈话时也谈到了文艺工作,并对文艺工作的现状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说:“样板戏太少,而且稍微有点差错就挨批。‘百花齐放’都没有了。别人不能提意见,不好。”“怕写文章,怕写戏。没有小说,没有诗歌。”这些话为邓小平开展文艺整顿提供了契机。

  7月中旬,毛泽东又与江青进行了一次谈话,话题就是文艺调整问题。他说:“对于作家,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果不是暗藏的有严重反革命行为的反革命分子,就要帮助。”他还说:“处分人要注意,动不动就要撤职,动不动就要关起来,表现是神经衰弱症。林彪不跑,我们也不会杀他,批是要批的。”毛泽东既是在批评江青,也是为文艺调整指明方向。

  当然,调整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很多,邓小平决定从调查研究入手,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刚刚成立的国务院政治研究室。政研室经过一番讨论,决定从“三突出”问题入手。邓力群对大家说:现在的文艺评论文章把京剧“革命样板戏”的“三突出”原则,说成是适用于一切艺术形式的创作原则,是不妥当的,势必阻碍“百花齐放”。我们的调查研究就从这个题目开始。

  于是王子野、郑惠等人开始仔细翻阅报刊。从1969年“九大”以后查起,重点翻阅被“四人帮”控制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杂志和上海的《文汇报》。在查阅“三突出”原则时,王子野、郑惠有了意外发现——那就是“四人帮”擅自篡改毛泽东的文艺创作原则,毛泽东向来倡导的“百花齐放”不见了,只余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1951年春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亲笔写的题词。1956年4月,毛泽东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促进文艺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方针。1964年9月,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学生陈莲来信的批示中指出,在借鉴古代和外国艺术问题上,必须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这以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就作为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方针。没想到,“四人帮”胆大妄为,竟敢砍掉“百花齐放”,阉割毛泽东的文艺方针。

  当王子野把整理的材料交给胡乔木时,胡乔木觉得这份材料提出了一个原则问题。它不仅赤裸裸地暴露了“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本质,而且表现了他们从理论到实践抗拒毛泽东的文艺方针,割裂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貌。“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四人帮”总是把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帽子扣在异己头上,现在这份材料证明,真正反对毛泽东文艺方针的是“四人帮”!

  胡乔木立即把这份材料送给了邓小平。之后,他又翻查资料,试图找出阉割毛主席文艺方针的始作俑者。不久,胡乔木即查出,那个胆大妄为的家伙正是姚文元。胡乔木把这一新的发现也报告给邓小平。

  揭发“四人帮”的机会终于来了。

  1975年10月4日,邓小平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插话,运用这个材料,对“四人帮”割裂毛泽东思想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批评和揭露。

  邓小平说:“我总觉得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宣传毛泽东思想”,“割裂毛泽东思想这个问题,现在实际上并没有解决。譬如文艺方针,毛泽东同志说,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是很完整的。可是,现在‘百花齐放’不提了,没有了,这就是割裂。”

  这对“四人帮”是一次猛烈的打击,迫使他们在“百花齐放”口号等问题上只好作暂时退却,暗中把过去剧组所写文章中删掉“百花齐放”的地方再版时“要加上去”。他们打马虎眼,欲蒙混过关。

  毛泽东对《水浒》的评论,“四人帮”好像抓到了一株救命稻草,于是,他们决定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评《水浒》”运动,既可以打击周恩来,又可以攻击邓小平,捎带着还可以影射那些老干部,可谓“一箭三雕”。

  当江青大造舆论,说《水浒》的要害是架空晁盖,以及受“四人帮”操纵的《人民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也纷纷刊登评论提出“架空”说的时候,邓小平立即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以便使毛泽东能够了解“架空说”的真相。

  邓小平挫败了“四人帮”的政治阴谋,但并没能改变他第三次被打倒的命运。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