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74年8月,毛泽东因患“老年性白内障”,读书受到严重影响。
1975年8月14日凌晨,北京大学古典文学教员芦荻接到毛泽东秘书的电话,让她过来陪毛泽东读书。
那天,毛泽东与她聊的是古典文学问题。当毛泽东谈到《水浒传》时,芦荻猛然想起1974年时,她听说毛泽东认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于是说:“主席,听说你讲过《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毛泽东点点头,说道:“那是我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的。”在1973年12月21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他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同志时说:“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大家要注意啊!”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他引用了《水浒传》的例子说:“《水浒》不反皇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
芦荻向毛泽东提问时,张玉凤也坐在一旁。她插话道:“去年在武汉时,我正读《水浒传》。主席见了,对我说过,‘宋江是投降派’!”
于是,芦荻请毛泽东详细谈谈应当怎样读《水浒传》。她后来回忆说:“主席讲《水浒传》时,谈笑风生,和蔼幽默。就该书主导的政治倾向问题,他反复举例,细致地进行了分析。主席非常推崇鲁迅,每次谈话,都要提到他。当他听我说北大中文系正在修改小说史稿时便说:鲁迅评小说评得好,要好好学习鲁迅的思想观点。他更盛赞鲁迅在《流氓的变迁》中对《水浒传》的评论,称赞鲁迅对金圣叹的批判。他对《水浒传》研究中长期没有贯彻鲁迅的评论精神,对金圣叹的腰斩《水浒传》和大量发行这一腰斩本即七十一回本,十分不满。毛主席说,应该出全本,印行百回本,让读者了解故事的始末,了解全貌,知道梁山好汉们怎样兴而又怎样败,还其本来面目,让读者知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谈话中,张玉凤问:“主席,要不要通知出版界,把百回本的《水浒传》印出来?”
毛泽东点点头:“好。”
张玉凤便对芦荻说:“芦老师,你把主席的指示,写一下吧。”
毛泽东又补充道:“要不要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书的前面?”
芦荻明白他的意思,又在记录上加了一句。写完后,芦荻把记录递给张玉凤,张玉凤赶紧把它递给毛泽东。毛泽东看毕,微微点点头,表示同意。芦荻见毛泽东累了,便起身告辞。
张玉凤却叫住她说:“芦老师,请你在书房里等一下。”芦荻从毛泽东的卧室退出来,到了毛泽东的书房,坐在书桌前。一会儿,张玉凤进来了。她对芦荻说:“芦老师,刚才我问主席,除了把鲁迅的评语印在各种版本的《水浒传》前面,要不要把主席对《水浒传》的意见整理一下,也印在前面?主席同意了。芦老师,请你把主席对《水浒传》的评语马上整理出来。”
于是,芦荻就在毛泽东的书房里,很快整理出了刚才的谈话记录。全文如下: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108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
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了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
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写了一篇评论金圣叹的文章《谈金圣叹》。
《水浒》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种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
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份谈话记录会在全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