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马涛:1975年毛泽东“评《水浒》”内幕
发布时间: 2012-03-07    作者:马涛    来源:党史纵横 2011-12-07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

  1974年8月,毛泽东因患“老年性白内障”,读书受到严重影响。

  1975年8月14日凌晨,北京大学古典文学教员芦荻接到毛泽东秘书的电话,让她过来陪毛泽东读书。

  那天,毛泽东与她聊的是古典文学问题。当毛泽东谈到《水浒传》时,芦荻猛然想起1974年时,她听说毛泽东认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于是说:“主席,听说你讲过《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毛泽东点点头,说道:“那是我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的。”在1973年12月21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他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同志时说:“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大家要注意啊!”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他引用了《水浒传》的例子说:“《水浒》不反皇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

  芦荻向毛泽东提问时,张玉凤也坐在一旁。她插话道:“去年在武汉时,我正读《水浒传》。主席见了,对我说过,‘宋江是投降派’!”

  于是,芦荻请毛泽东详细谈谈应当怎样读《水浒传》。她后来回忆说:“主席讲《水浒传》时,谈笑风生,和蔼幽默。就该书主导的政治倾向问题,他反复举例,细致地进行了分析。主席非常推崇鲁迅,每次谈话,都要提到他。当他听我说北大中文系正在修改小说史稿时便说:鲁迅评小说评得好,要好好学习鲁迅的思想观点。他更盛赞鲁迅在《流氓的变迁》中对《水浒传》的评论,称赞鲁迅对金圣叹的批判。他对《水浒传》研究中长期没有贯彻鲁迅的评论精神,对金圣叹的腰斩《水浒传》和大量发行这一腰斩本即七十一回本,十分不满。毛主席说,应该出全本,印行百回本,让读者了解故事的始末,了解全貌,知道梁山好汉们怎样兴而又怎样败,还其本来面目,让读者知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谈话中,张玉凤问:“主席,要不要通知出版界,把百回本的《水浒传》印出来?”

  毛泽东点点头:“好。”

  张玉凤便对芦荻说:“芦老师,你把主席的指示,写一下吧。”

  毛泽东又补充道:“要不要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书的前面?”

  芦荻明白他的意思,又在记录上加了一句。写完后,芦荻把记录递给张玉凤,张玉凤赶紧把它递给毛泽东。毛泽东看毕,微微点点头,表示同意。芦荻见毛泽东累了,便起身告辞。

  张玉凤却叫住她说:“芦老师,请你在书房里等一下。”芦荻从毛泽东的卧室退出来,到了毛泽东的书房,坐在书桌前。一会儿,张玉凤进来了。她对芦荻说:“芦老师,刚才我问主席,除了把鲁迅的评语印在各种版本的《水浒传》前面,要不要把主席对《水浒传》的意见整理一下,也印在前面?主席同意了。芦老师,请你把主席对《水浒传》的评语马上整理出来。”

  于是,芦荻就在毛泽东的书房里,很快整理出了刚才的谈话记录。全文如下: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108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

  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了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

  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写了一篇评论金圣叹的文章《谈金圣叹》。

  《水浒》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种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

  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份谈话记录会在全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