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三首诗词中的《三国演义》智慧
发布时间: 2011-12-30    作者:丁毅    来源:《党的文献》 2011-12-3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笔者看来,这种影响不但有,而且是深层次的,已经到了“水中着盐不留痕迹”的程度,必须细细品味才能悟出。
  一、“金沙水拍云崖暖”之“暖”
  1935年10月,毛泽东作《七律·长征》,其颈联有“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其中“暖”字作何解释,历来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暖”是写实,根据是当年亲历过江者回忆,“太阳落坡的时候到了江边,热得发昏”,两岸高山夹着金沙江,“流在江面的,是一股一股的热风”;有人则认为“暖”是诗人的主观感觉,“暖”“寒”对比表现了“红军不怕艰险,等闲视之的精神”。笔者以为,这些用以解释“远征难”之“难”力度仍然不够。
  陈晋在《文人毛泽东》一书中谈到这首七律时说:“诗中写了两条‘水’,金沙江、大渡河。长征曾渡过近20条江河,谙熟历史的毛泽东选择金沙江和大渡河入诗,头脑里或许闪着两个令人难忘的名字——诸葛亮和石达开。”这是有道理的。蜀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金沙江古称泸水,《三国演义》第88回详细描写了诸葛亮“五月渡泸”的故事。古时泸水多瘴气,天热过江有生命危险。马岱率军渡泸时不知此情,一些军士“只裸衣而过,半渡皆倒;急救傍岸,口鼻出血而死”,白白折了不少人马。后来诸葛亮请教当地人,在夜静水冷时才安全渡过。毛泽东和红军过金沙江时,与诸葛亮南征是同一个季节。虽然已无瘴气之害,写“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却是在暗用古人渡泸的典故。着一“暖”这一让人感觉舒服的字眼,正看出毛泽东藐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今人胜过古人的自豪感以及潜藏其中的历史感。
  二、“大军”:我方,还是敌方?
  毛泽东作于1935年10月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在军中广为流传并最早发表于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的1947年8月1日《战友报》上的版本,后来被正式编入《毛泽东诗词集》。其第二句“大军纵横驰奔”中的“大军”,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认为指我方红军。最先作此理解的是臧克家,他在《读毛主席给彭德怀同志的诗》中说:“第二句紧接上句,突出了红军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读了这头两句,自然会唤起读毛主席七律《长征》的那种雄壮感觉。”后来,这一观点被多家论著袭用并加以阐释,有人称此诗一二句“发扬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概”。
  实际上,诗中写的是一场伏击战。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边境后,国民党东北军和马鸿宾的三个骑兵团尾追而来。20日,毛泽东同彭德怀和陕甘支队第一纵队负责人研究敌情。毛泽东说,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21日,彭德怀指挥第一、二纵队,坚决果断地击溃了国民党军骑兵两千多人。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借用《三国演义》古代战争的写法写下此诗。《三国演义》第27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写道:“见曹操引数十骑,飞奔前来,背后乃是许褚、徐晃、于禁、李典之辈。操见关公横刀立马于桥上……”“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二句,与关曹对阵情形类似,把彭德怀喻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盛赞其“横刀立马”,可看出毛对彭的倚重。由此应得出“大军”指敌方的结论。
  此诗还有一个版本见《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彭德怀的回忆。全诗如下:“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勒马,惟我彭大将军。”此处“骑兵”指敌方,就更为明显而易于理解了。
  三、“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启发
  美国传记作家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谈到《沁园春·雪》时,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后加了一个注:“最后两句似乎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启发。在毛非常喜欢的这部小说里,集英雄和奸佞于一身的曹操对汉室后裔刘备说:‘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
  特里尔指的是《三国演义》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小说中说,一日,曹操邀请刘备到府中小亭品青梅饮酒,席间向刘备请教“当世英雄”。刘备举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人物,曹操皆说不是,并道出自己认定英雄人物的标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还发豪言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指刘备)与操耳!”自少年时就怀有英雄情结的毛泽东,一反《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倾向,颇欣赏曹操的军事、政治智慧。或许正是受此启发,作《沁园春·雪》时,他列举了五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帝王级人物,视之为“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
  不过,1936年的毛泽东,其修养学识和登临的历史舞台,都使他对中国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并随之体现在《沁园春·雪》中对古代帝王的评论和对“风流人物”的期待上。毛泽东曾对英文秘书林克谈话时说过:“《沁园春·雪》这首词是反封建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从一个侧面来批判封建主义制度的。”“文采”、“风骚”这些与诗词有关的辞藻在这里取得了独特的意义,它们成了社会制度的代名词。“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是用诗的语言否定古代帝王施行的封建主义制度;而对成吉思汗批评得更重一些,因为从社会制度层面上看,他代表的是比封建制度还要落后的奴隶制。诗人笔下的“风流人物”与“无数英雄”是不同的,其内涵亦须从社会制度层面上理解。无产阶级肩负着创建新民主主义国家和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的历史重任,诗人因而批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1964年毛泽东所作《贺新郎·读史》一词,再次提到“风流人物”:“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推许奴隶、农民起义领袖为“风流人物”,其态度与《沁园春·雪》一样,都是立足于社会制度层面上才有如此评说。
  〔作者丁毅,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教授,黑龙江伊春153000〕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