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发布时间: 2010-11-24    作者:王志刚    来源:《学习时报》 2010-11-22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这是中美双方交战9个月后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此后,到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朝鲜战争一直在谈谈打打中进行。“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得到了充分体现。毛泽东在直接领导和指挥抗美援朝的同时,也直接领导和指挥了朝鲜停战谈判。
  确定战略策略
  毛泽东亲自点将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以及精通外交、擅长谈判的李克农和乔冠华组成谈判代表团。李克农、乔冠华等一行即将离国赴朝鲜时,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召集代表团团员开会,提出了谈判的策略:“当美国侵略者伤亡惨重、被迫求和的时候,我们应审时度势,把战争停下来,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新中国的建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谈判时,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原则,力争停战条件公平合理,符合国际公法,以利于朝鲜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但从全局出发,在不损害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具体问题上可以做一些妥协或者让步,以避免谈判破裂,推动达成协议,实现停战。应掌握这样的原则:可让的或不能不让的,看准时机让。美国蛮横无理时不能让步,虚张声势时不能让步,不起作用时不能让步,让步必须能扭转局势。”
  毛泽东亲自拟定了停战谈判方案:双方同时发布命令,停止军事行动;双方军事力量从“三八线”各自后撤10英里,建立非军事区;双方停止从外部向朝鲜的一切军事调动;停止军事行动后的3个月内分批交换全部战俘;所有外国军队3个月内全部分批撤离朝鲜;南北朝鲜难民应在4个月内返回原来的居住区。
  对美国来说,一方面打不赢,一方面不认输。要保住在西方世界的“面子”,就要靠现代化的优势装备,搞政治讹诈,阻碍朝鲜问题的公平合理解决。
  毛泽东深知敌人虽然在战争中遇到了严重困难,被迫求和,但决不会改变其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预见到谈判期间,敌人可能会玩弄种种阴谋伎俩,可能乘机对我实施突然袭击,我军唯有经过坚决、激烈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持久作战的准备,才能取得胜利。能打方能言和。敌人谈判桌上得不到,战场就要打;战场上得不到,才回到谈判桌上谈。
  7月2日,毛泽东要求志愿军“极力提高警惕。我第一线各军,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前及谈判期内敌军可能对我来一次大的攻击,在后方,则举行大规模的空炸,以期迫我订立城下之盟。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志愿军必须大举反攻,将其打败。”7月9日又在电报中指出,“我前方部队,必须鼓励士气,继续英勇作战,千万不可有丝毫的松懈,不要作此次可以和下来的打算,而应作此次和不下来、还须继续打、还须给敌人以大量的消耗和歼灭,然后才能和下来的打算。只有我们作了此种打算,才于争取最后胜利有益处,否则是没有益处的。”
  必做于细掌握主动
  在谈判之初的一个月中,毛泽东发给李克农等电报达40多封,大到谈判原则、议程的修改,小到一个发言稿、场地的安全以及禁止车辆挂白旗等,都从国格和政治的角度明确指示或一一提醒。当8月22日美军飞机轰炸非武装区和谈判场所时,毛泽东23日致电李克农“必须不怕破裂,予以坚决回击”,近日提出“暂时停开谈判会议,以压敌人气焰”,志愿军则“加紧准备迎接敌人可能的进攻”。24日,致电在暂停谈判的同时保持“双方联络官的来往”。25日又指示说,“代表团的任务是谈判兼打文仗”,“进行有力地宣传斗争,沉着应变,主动作战,以观其变化”。经过文武两个方面的斗争,既揭露了敌人谈判中的无赖嘴脸,逼敌在“中立区”问题上就范,又粉碎了敌之进攻。敌人文的理屈词穷,武的捞不到便宜,中断2个月的谈判,不得不在10月25日由开城转到了板门店复会。
  停战谈判恢复后,按照毛泽东的策略,中朝方面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采取灵活战术,提出“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作为军事分界线,并由此线各自后退2公里,以建立非军事区”的建议。
  11月27日,历时4个多月,经过了18次正式会谈,37次专门委员会会谈,14次参谋会谈,双方终于就军事分界线的划定达成临时协议。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针对艾森豪威尔扩大侵略的叫嚣,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充满必胜信心地宣告:“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末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美军企图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大规模登陆,毛泽东指示志愿军“只管打,不管谈,不要松劲,一切仍按原计划进行”。“应肯定敌人登陆,肯定敌人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敌人在清川江至汉江间登陆这一基点出发,来确定我之行动方针”。志愿军实施了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准备,迫使敌人的登陆企图“胎死腹中”。从1953年1—4月,中朝军队共进行大小战斗770次,歼敌5万余人。
  5月13日到7月27日,中朝军队连续发动3次大规模进攻,打击敌军目标104个,歼敌11万余人,扩大阵地面积240平方公里。谈判的天平取决于战场的砝码。一次小小的战斗,甚至一个士兵都体会到了“政治仗”的味道。毛泽东牢牢掌握着军事与和谈两个战场的主导权,因此在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也积极谋求外交上的进展。美国不得不低下头并制止李承晚集团的胡作非为。
  1953年7月27日,历时两年多的朝鲜停战谈判终于有了结果,上午10时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在9本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之后分送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正式签字。与1951年11月27日相比,志愿军阵地净向南扩展了332.6平方公里,美国拖延签订停战协定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光荣的停战”已无“光荣”可言!
  彭德怀后来在《自述》中写道:“我在签字时心想,先例即开来日方长,这对人民来说,也是高兴的。但当时我方战场组织刚就绪,未充分利用它给敌人以更大打击,似有一些可惜。”“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签字后曾感慨地说:“这协定暂时停止了(我虔诚希望它永远终止了)那个不幸半岛上的战争。对我来说,这亦是我四十年来戎马生涯的结束。它是我军事经历最高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没有光荣。我获得了一次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