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发布时间: 2010-09-14    作者:杨尚昆    来源:国史网 2010-09-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武装建设成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的人民军队,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实践中系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起草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全面总结了红军初期的建军经验,划清了红军和一切旧军队的界限,使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随着我军建设的发展,毛泽东同志不断总结经验,使建军方针、原则日益完善。他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指挥枪的原则和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的三大任务,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了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制度、方针和方法。这些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军队思想的基本内容。几十年来,情况有很大变化,我军有很大发展,但是,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军队的思想仍然是我军建设的指针。
  毛泽东同志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进行战争;实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相结合,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和各条战线各种形式的斗争相结合;随着敌我力量变化和战争发展进程,正确实施战略转变;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战略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的进攻战;战略上以一当十和战术上以十当一;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精髓是军事辩证法。
  毛泽东同志运用军事辩证法,在战争舞台上导演了一系列光彩夺目、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二、三次粉碎国民党军队反革命“围剿”,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之战,使英雄红军冲破了敌人的重兵围追堵截,充分表现了他用兵如神的精湛指挥艺术。《论持久战》,精辟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和长短因素,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出了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如此长期广大、犬牙交错的战争,完全按照他预见的进程发展,使日本侵略者这头“野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层层“火阵”。这确实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十大军事原则,是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主要方法。正是运用这一方法,在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历史决战中,消灭了蒋军主力,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以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八百万军队,推翻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而胜利结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一起,用劣势装备战胜了高度现代化的美国侵略军。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又一次闪射出灿烂光辉。
  建国后,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我军不仅建设了强大的陆军,而且建设了强大的海军、空军,发展成为诸军种、兵种的合成军队。不仅改善了常规武器,而且研制成了战略导弹和核武器。我军在保卫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人民民主专政坚强柱石的作用。
  恩格斯说过:“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同样也将有它自己的表现,并将创造出自己特殊的、新的作战方法。”(《马恩全集》第7卷第562页)我们可以欣慰地说,中国共产党人及其主要代表毛泽东同志,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用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实现了恩格斯的预言。
  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就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努力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和发展,首先是坚持,不坚持也就谈不上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原理,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决不能认为现代战争同过去战争不同了,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了,就怀疑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就否认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导作用。当然,毛泽东军事思想决不是真理的终结,而是为我们认识军事领域的新问题开辟了正确而广阔的途径。我们要根据我国我军的客观实际,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进一步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研究,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