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鉴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斯大林问题的教训,及时提出建立一定的制度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防止个人突出和个人崇拜现象发生
毛泽东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引以为戒,指出斯大林错误的思想和理论根源,在于“使自己的某些行动和自己原来所宣传的某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处于相对立的地位。一方面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党必须永远地联系群众,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发展自我批评和自下而上的批评,另一方面却又接受和鼓励个人崇拜,实行个人专断,这就使得斯大林在后一时期在这个问题上陷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矛盾。”
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防止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这一类现象还是会长期存在的。一次克服了,下次还会再出现。有时由这一些人表现出来,有时又由另一些人表现出来。人们在注意到个人作用的时候,常常会看不见群众和集体的作用。所以,有些人就很容易犯狂妄自大、迷信自己,或者盲目崇拜别人的错误。因此,反对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反对个人崇拜,是应该经常加以注意的问题。同时毛泽东也提醒人们注意问题的另一方面,不要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领导人物在历史上有很大的作用。人民和人民的政党需要有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站在历史斗争的前列,并领导人民群众的先进人物。否认个人的作用,否认先进人物和领导人物的作用,这是完全错误的。”
毛泽东意识到要有制度上的保证,以防止个人突出和个人崇拜的现象发生。他提出:“我们要是不愿意陷到这样的泥坑里去的话,也就更加要充分地注意执行这样一种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而不应当稍为疏忽。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在谈到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经验时,他还指出,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依靠民主集中制,依靠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这些思想,在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和发挥。
(三)根据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初步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中,毛泽东批评了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矛盾存在的观点,指出否认矛盾存在,就是否认辩证法。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进行的。对此,毛泽东指出:“人类现在还是在青年时代。人类将来要走的路,将比过去走过的路,不知道要长远多少倍。革新和守旧,先进和落后,积极和消极这类矛盾,都将不断地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和各种不同的情况中出现。一切都还将是这样:一个矛盾将导致另一个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有些人认为唯心论和唯物论的矛盾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中消除掉,这个意见显然是不正确的。只要还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还存在着先进和落后的矛盾、还存在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那末,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也就还将存在,还将经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工作时,毛泽东改写了这样一段话:(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方法,用人民的语言,很有说服力地去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情况的统一。若干年来,我们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和文艺批评的研究领域中有了一些成绩,但是一般说来,还有许多不健康的状态存在着。我们有不少的研究工作者至今仍然带着教条主义的习气,把自己的思想束缚在一条绳子上面,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的精神,也在某些方面接受了对于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影响。”
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是:把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和挫折,提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样的高度来分析和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从以上这些论述看,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相继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绝不是偶然的。这些思想都是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并且正确地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其中也包括斯大林问题的教训而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