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956年4月5日,《人民日报》以该报编辑部名义发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并且说明“这篇文章是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由人民日报编辑部写成的”。
这篇文章题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有着深刻的含义。西方政界人士从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及其反响中,认为已看到在共产主义“铁幕”后面的裂缝,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企图使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他们的许多活动都是在所谓“反斯大林主义”的旗号下进行的,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和迷惑性。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少领导人对此缺乏应有的警惕,对斯大林的错误又缺少正确的分析,简单地批判“斯大林主义”。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势必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特别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上造成混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有必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是在毛泽东的提议和主持下,并经他多次修改写成的。文章草稿写出后,毛泽东还于1956 年4月2日凌晨4时致信刘少奇、邓小平,请邓小平立即印成清样,送给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秘书长,以及王稼祥、陈伯达、张际春、邓拓、胡绳等。3日下午,毛泽东召集一次政治局会议,请看过清样的同志参加,提出意见。4日下午,第二次打成清样,由书记处再斟酌,争取5日见报。毛泽东的信中还说,目前有了这篇社论就够了。
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篇文章和毛泽东在起草过程中所作的修改,提出不少重要的思想。
(一)正确评价斯大林的是非功过,实事求是地对待共产党人所犯错误和工作中的失误
关于斯大林的错误,毛泽东在审阅《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时,加写或改写了这样几段话:“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斯大林,在他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中所以犯了某些严重的错误,就是因为他没有这样做。他骄傲了,不谨慎了,他的思想里产生了主观主义。产生了片面性,对于某些重大问题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他的错误,主要的是“欣赏个人崇拜,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违反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因而发生了例如以下的一些重大的错误:在肃反问题上扩大化;在反法西斯战争前夜缺乏必要的警惕;对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的物质福利缺乏应有的注意;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特别是在南斯拉夫问题上作了错误的决定。斯大林在这些问题上,陷入了主观性和片面性,脱离了客观实际状况,脱离了群众。”
与此同时,毛泽东对斯大林的功绩也给予实事求是的肯定。在文中论述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之后,毛泽东改写了这样一段话:“在为实现列宁的方针而进行的斗争中,有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强有力的领导的功劳,其中就有斯大林的不可磨灭的功劳。”在其他有关段落中,毛泽东还加写了这样几段:“在列宁逝世之后,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物的斯大林,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凡是他的著作中有益的东西,“我们都需要当做一项重要的历史遗产接受过来。”他强调指出:“共产党人对于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所发生的错误,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有些人认为斯大林完全错了,这是严重的误解。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是也是一个犯了几个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看斯大林,对于他的正确的地方和错误的地方作出全面的和适当的分析,从而吸取有益的教训。不论是他的正确的地方,或者错误的地方,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现象,带有时代的特点。”“好的领导者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认真地对待错误。完全不犯错误的人在世界上是从来没有的。”
毛洋东还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要尽量避免某些严重的错误,“注意从个别的、局部的、暂时的错误中取得教训,力求使某些个别的、局部的、暂时的错误不至于变成全国性的、长时期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