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与此相关,反思错误期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也有突破性认识,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消除商品经济”的观点提出异议,并比斯大林有所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消除商品经济”的观点,为后继的社会主义者所继承。列宁就说: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社会主义是可笑的。尽管列宁为实践所迫实行过新经济政策(其实质是恢复商品经济),但他认为这是短暂时期的策略原则,是一种退却,半年后就宣布退却已到终点。后来斯大林有所前进,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概念,并在有限范围内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意义和作用。但他把商品经济仅限于消费资料,生产资料被排除在外,价值规律也只在流通领域起调节作用,价值规律与计划也是严格对立的。这种情况说明,毛泽东当时对已形成传统的“社会主义消除商品经济”观念提出异议是很不简单的。他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完全否定商品经济,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概念,认为中国商品生产还很落后,还要大发展,特别强调农村应当在发展自给性生产的同时多搞商品生产,多生产能交换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他突破了斯大林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观点,认为不仅消费资料而且部分生产资料也可作为商品。他还提出不能剥夺农民,反对平均主义,“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等正确思想。他还说过:看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正确的,可惜这一政策结束得太早了,再搞若干年可能会更好一些。当然,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可能太深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樊篱。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可以说达到了历史条件允许的高度,但也就止于历史规定的限度。所以,这些正确思想在以后非但没能坚持反而有所反复,也是不奇怪的。但他毕竟提出过这些有突破性的见解,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有一定开创意义,对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5.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是毛泽东特别突出的创造。毛泽东反复强调,中国通往工业化的道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只能从大农业国这个基本国情出发,走一条自己的道路。他认为苏东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苏联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的最高水平,是个严重教训。经过摸索他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这点必须肯定,但发展重工业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稳固。这里他辩证地论述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既适合我国人口多而资金不足的基本国情,也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所以他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以此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位置,是我党从国情出发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和特点。
6.毛泽东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思想及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总任务和两步走战略步骤。这是针对苏联不赞成中国搞独立完整工业体系提出的。当时东欧多数国家听从苏联办法自己不搞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基本上依靠苏联,搞所谓的“社会主义大家庭”。而我党对此鲜明抵制,提出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独立,以保障政治独立。毛泽东认为,我党无论是领导革命还是建设,都要主要依靠本党和本国人民力量,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这绝不是不要外援,而是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为此,他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在这一原则和方针指导下,我国成功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包括帝国主义封锁和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造成的困境,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至今是我们的立足点。正如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与此相关,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总任务及两步走战略步骤。1954年9月,他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提出,要将我国建成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这一思想具体化,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四化思想的最早提法。此后毛泽东在1957年二三月分别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提到将我国建成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他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要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1月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重申这段话并提出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年即1980年前,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