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与20世纪的中国
发布时间: 2010-03-09    作者:沙健孙    来源:《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 2010-03-09
  字体:(     ) 关闭窗口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社会发生剧烈变动、人民奋起斗争并赢得巨大进步的年代。

  100年前,当20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人民正遭受着八国联军的野蛮侵略和残暴蹂躏;而在20世纪的头一年,清政府又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中国人民过着世界上罕见的极端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而在100年以后,当人们告别20世纪的时候,中华民族已经洗刷了以往的耻辱而光荣地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中国人民已经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而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极度贫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已经变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进步,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顽强奋斗的结果,特别是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探索、顽强拼搏并以卧薪尝胆的精神进行建设的结果。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从1921年建党以来,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坚持奋斗了半个多世纪。而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到1976年9月逝世,在20世纪中叶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处在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位置上。中国在这期间所取得的一切重大的进步和发展,几乎都是同他的名字分不开的。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纪伟人。

  一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现代化这样两项基本的历史任务。这两项任务是互相关联着的。必须首先以革命的手段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时期的、英勇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80年的历史表明,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人民的斗争是不可能胜利的。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这14年间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胜利和失败的两次反复的历史进一步表明,如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仍然不可能胜利。毛泽东的最杰出的贡献就在于,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地调查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总结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的基础上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批判地继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遗产,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这个产生在欧洲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有了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从而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克敌制胜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以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的革命道路;总结了主要在农村和战争的环境下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和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这三项革命的基本经验;从而把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引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①]正因为如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基本的胜利。一个崭新的人民民主制度由此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确立起来了。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二)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国家结构形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在这个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受到人民拥护,使新中国一开始就拥有了巨大的政治上的优势。这个人民民主制度的确立,为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提供了根本的保障,表明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得到了实现。

  邓小平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他还指出,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其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②]对于有过光荣的过去,又经历过难堪的屈辱和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来说,站立起来,这有着多么深刻的历史含义,这是多么的宝贵和值得珍惜!正因为如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奠基人,毛泽东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占有极其崇高的和不可动摇的地位,是理所当然的。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