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说过,他不喜欢落后的中国,而喜欢进步的中国。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描述了新中国的光明前景:“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2](p.663)。他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7](p.2)。他热切期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生活富裕,民主完善,文化教育极大发展。他认为,只要保持快速的发展,“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完全有指望了”。[10]
毛泽东所说的“可亲”,首先表现在党和国家同人民的关系上。他一向倡导党和国家机关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与社会对立的现象消失了,主权回到了人民手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群众掌握的权力还是通过自己的利益代表者,即共产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来实现的。这样,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与人民的关系如何,就直接关系到这个政权的性质问题。毛泽东尖锐地把官僚主义称作反人民的作风。他说,官僚主义作风,“就其社会根源来说,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的问题。”[11]他一再告诫全党:“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12]他要求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观点,树立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这不但需要我们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必须体现群众的意愿,为群众谋利益,而且要把这种群众观点内化为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以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单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他说: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人民只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面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而是“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在他看来,这种权利是至关重要的,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证。“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13]在毛泽东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的神圣内涵。
同时,实现这一切都必须放在对社会主义社会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毛泽东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深刻分析,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非对抗性的矛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这一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与生产资料相脱离的历史,结束了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虽然还存在利益之间的矛盾,但这不属于根本利益的冲突,是可以通过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的。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这表明,我们所说的可亲、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可亲与和谐的目的。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进一步指出: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9](p.543)这一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正是社会主义国家既强大又可亲的写照。
毛泽东所期望的既强大又可亲的国家状态,同样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理想目标,特别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梁柱,教授,北京大学)
[参引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48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0页。
[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3页。
[4]《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6页。
[5]《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1页。
[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43页。
[8]《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60页。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05页。
[10]参见马齐彬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40周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153~154页。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1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26页。
[13]《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