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两大探索
发布时间: 2010-03-05    作者:梁柱    来源:《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2010-03-05
  字体:(     ) 关闭窗口

  对于上述两大课题的探索,几乎是同步开始的。毛泽东所说的"一则以忧",实际上是看到了赫鲁晓夫的错误做法,有可能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走向,有可能导致社会主义改革的逆向发展。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涉及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和历史经验这样一个问题。在毛泽东看来,如果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历史经验被否定,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将会被颠覆,因而当时提出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要防止党和国家被改变颜色,力图找到一条能够保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

  这里应当着重指出,毛泽东关于防止党和国家改变颜色的思想,是同他-贯致力于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如何巩固政权的问题紧密联系在-起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鉴于党将面临的新的情况,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必须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并确定了反腐蚀的方针。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同当时出现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毫不调和的坚决斗争,保持了党和人民政权的纯洁性。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帝国主义采取武力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屡遭失败之后,开始转换手法,形成了系统而明确的"和平演变"战略。所谓"和平演变",就是西方敌对势力以军事威胁为后盾,以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渗透为主要手段,来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当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刚抛出"和平演变"战略的时候,毛泽东就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高举起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的旗帜。从这时起,他把党一贯坚持的反腐蚀的方针同防止"和平演变"的对策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思考。在毛泽东看来,防止"和平演变",实际上就是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防止党和政权自身的蜕化变质。应当指出,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战略思考,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是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本文拟就毛泽东在这方面的战略思考,作一归纳说明。

  战略思考之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是奠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基础上。毫无疑问,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既有严重失误的方面,又有正确和基本正确的方面。就后者来说,仍然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有的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作了重要的发展,因而必须加以审慎的区分。对这样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采取简单的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和有害的。

    1. 论社会主义时期群众运动与现代化建设
    2.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六十年
    3. 偷不走的“半边天”
    4. 中国特色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略论
    5.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当代的新发展
    6. 新时期 我们为什么要学雷锋
    7. 为新中国放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