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执政观的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3-05    作者:梁柱    来源:《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2010-03-05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条件。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对于革命的目的和将要建立的新国家的根本任务的认识,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他认为"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在他看来,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和大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他指明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之后,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毛泽东1945年当的七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毛泽东把"进入"社会主义和"建成"社会主义作了明确的区分。他一再指出,之所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建成,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他强调"只有经过十年至十五年的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我们的国家(上层建筑)才算充分巩固,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这里时间的估计虽还过短,但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要有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要有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深刻而重要的思想。

  还需要指出,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建成社会主义,主要是指经过相长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使社会主义在相对巩固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以随后不久,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认为这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里所说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的:我们的任务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在这基础上形成"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规划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受到严重干扰,造成历史的不幸,但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发展是执政的第一要务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迪意义。

  第四,指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脱离的历史,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这时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还存在着敌我矛盾,但它已退居为次要地位,而人民内部矛盾则成为大量的、突出的矛盾,上升为主导的地位,成为关系国家政局稳定、人民团结以致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全局性问题。这种状况决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大量存在的,它不仅广泛存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切方面,而且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人民内部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激化,发生对抗的形式。如果对人民内部矛盾这种广泛性和复杂性缺乏正确的认识,采取简单化的办法,官僚主义的办法,甚至用对待敌我矛盾的办法来对待人民内部矛盾,这样就有可能使矛盾激化,就有可能发生局部的暂时的对抗现象。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领导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个重要问题。

  毛泽东强调,民主的方法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方法。他还根据中国共产党解决党内矛盾的经验教训,把这个民主的原则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一批评一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他在提出要普遍采用"团结一批评一团结"这一指导方针同时,还根据不同领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方针。诸如:在经济方面,提出要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要采取兼顾三者利益的方针;提出"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鉴于苏联在农民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的教训,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更多地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在民族关系方面,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真诚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克服地方民族主义;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方面,提出了"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强调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在科学文化工作方面,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等等。毛泽东还强调指出,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使团结获得牢固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重要思想,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他殷切期望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