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道是无情却有情——1949年后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发布时间: 2010-03-05    作者:梁柱    来源:《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2010-03-05
  字体:(     ) 关闭窗口

  其次,正确估计了蒋介石反对“两个中国”、反对“台独”的一个中国的立场,尽管出发点不同,但为争取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统一提供了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早在19549月初,人民解放军奉命炮击金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心。19551月,新西兰在美英的策动下却因此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一个提案,该提案把我解放台湾及沿海岛屿的内政问题说成是“国际冲突”,要联合国出面“斡旋停火”,这就把原属中国内政的问题国际化了,事实上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这个提案遭到海峡两岸的共同反对。蒋介石以其自身的利益出发,认为这个提案将导致台湾中立化,形成两个中国,这有利于中共进入联合国并最终接管台湾。他致电指示台驻美“大使”顾维钧:“对新西兰在安理会的行动应予以极大的保留,它将引起巨大的疑惑、忧虑和误解,并将鼓励和支持那些正在以‘两个中国’为目标的人。”他对美国方面散布的、甚嚣尘上的“两个中国”的言论,也给予了反驳,称此奇论“尤其荒谬绝伦”。他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两个中国’的说法,真是荒谬绝伦。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国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后来他又明确地说:“台湾和大陆本属一体,骨肉相关,休戚与共。”这些都反映了蒋介石守护“一个中国”的立场。当1958年台海危机发生后,美国乘机逼迫蒋介石放弃金、马,阴谋制造“划峡而治”、“两个中国”的时候,蒋介石也予以回击,直接反驳了杜勒斯、肯尼迪等的有关言论。他明确表示:台湾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人,也不放弃沿海岛屿,哪怕美国不予支持也决不改变这一立场。海峡两岸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但都共同反对“两个中国”的阴谋,终使美国的企图难以得逞。

  美国在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两个中国”的同时,还支持“台独”分子,搞所谓台湾“独立自治运动”。在美国支持下,台湾汉奸廖文毅于1948年在香港成立台独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从事台独活动。1950年廖文毅等在日本组织“台湾民主独立党”,后成立所谓“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1958年陈以德等人又在美国以费城为中心成立“台湾独立联盟”。此后,在台湾岛内也出现了以台湾大学政治系主任彭明敏为首的“台独”地下活动。对于这些挟洋自重、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蒋介石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手段。在蒋介石统治时期,台湾岛内破获了数以千计的“台独”案件,均以“匪谋”等各种罪名加以严惩,故使“台独”分子在岛内难以立足,而在美日等国得到它们的庇护而滋生。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反对‘两个中国’,蒋介石也反对‘两个中国’,我们有一致之处,有共同点。”周恩来也认为,美国向蒋介石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要蒋介石承认“两个中国”,这将有助于把蒋介石推回到祖国来。这个情况是很微妙的。据载,1956年蒋介石收到许孝炎转交的中共中央密函后不久,又一次到金门视察,与以往不同的是,他没有向守岛将士再弹反攻复国一套老调,而是登上最高点,用高倍望远镜遥望大陆,长时间不肯离去。这也许反映了这时蒋介石心态的微妙变化。

  再者,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度合作,为第三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历史经验。国共两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是有影响力的两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久,即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当时共同的斗争目标,是反对最黑暗的反动势力——北洋军阀政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但在即将功成之日,蒋介石背弃诺言,发动政变,把中国引入十年内战的血海之中,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华北告急,造成了寇深日亟的严重局面。后来,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古训,国共两党重新携手,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了全民族抗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中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这时,中共倡导战后组织联合政府,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但这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使国家又一次陷入内战之中,造成了国共两党都不愿意看到的民族分离的局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有着合作的共同基础、共同目标,合则有利于民族,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现在,在“一个中国”的共同目标下,存在着国共三度合作的历史机缘,这是民族之幸。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国共两次合作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毛泽东倡导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曾指示解决台湾问题要靠实力派,即寄希望于蒋氏父子、陈诚等人。但是,蒋介石囿于狭隘的利益,在民族大义上没有勇气迈出关键的一步,造成了历史的极大的憾事、恨事。后来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败类的所作所为,证明蒋介石缺乏明智之举造成的直接的、最大的损害是国民党自身。

  在本文行将结束之际,愿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垂暮之年写下的一首悲怆的诗,作为过去这一页历史的表白: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望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有国殇。

   (原载《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