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采取新的斗争策略。他认为,这时对于蒋介石,要利用美蒋矛盾;对于美国,要“联蒋抵美”,扩大反美统一战线,坚决粉碎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在金、马问题上要拖住美国,造成它在战略上难以脱身之势。为此,毛泽东于9月13日断然决定对金门采取打零炮的策略,即坚持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打零炮,每日打二三百发,使蒋军终日恐慌,不得安宁。这样就使蒋介石找到不从金、马撤军的理由,同时也为我从长考虑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这里有一个插曲,10月21日,杜勒斯和美国防部长麦可耳罗伊抵台,逼蒋介石撤离金、马,双方争执激烈。为扩大美蒋矛盾,配合蒋同美国的斗争,在杜勒斯抵台的前一天,毛泽东下令恢复炮击金门(13日曾宣布停止炮击两星期),及时帮助蒋介石获得拒绝从金、马撤军的理由。当时台湾方面舆论笑称“毛主席是台湾最好的代理人”,称赞这炮打得好。
毛泽东从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局出发,提出要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中。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反之,如果我们收复金、马,或者让美国迫使蒋介石从金、马撤退,我们就少了一个对付美蒋的凭借,事实上形成两个中国,这是不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毛泽东的提议获得中央领导集体同意后,决定采取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针,让蒋军留在金、马,使美国背上这个包袱。此后,福建前线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形成逢单打、逢双停的炮击规律。打是为了给蒋军拒绝美国迫其撤离提供凭借,停则为蒋军补充给养提供便利,利其固守金、马。但我方公开声明:“台湾海峡,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从这时起,我与蒋军双方炮击只打沙滩,不打工事和民房。这样,打炮就演变成我蒋美三方之间一种特殊的对话,形成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这就促使国民党蒋介石对大陆态度发生微妙变化,以两岸的“默契配合”,共同抵御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共同维护“一个中国”的局面。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提法的改变,反映蒋介石已逐渐理解我方的意图,表示坚守“一个中国”的理念。
金门炮战扩大了美蒋矛盾,毛泽东采取的“联蒋抵美”的正确策略,使海峡两岸关系突破了军事对抗的局面,为实现和平统一奠定了基础。这是炮击金门决策最重大的收获。根据上述变化,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毛泽东及时调整了对台工作的方针,进一步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些新思路。毛泽东曾多次表示,我们愿意同蒋介石公开谈判,“我们并不想一下子把台湾等地拿下来,可以把它们放在蒋介石手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没有关系”。1958年10月13日,毛泽东在接见第五次来京的曹聚仁时表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水里的鱼都有地区性的,毛儿盖(指红军长征经过的四川松潘县西的一个地区)的鱼到别的地方就不行。美国不要蒋时,蒋可以来大陆,来了就是大贡献,就是美国的失败。蒋介石不要怕我们同美国人一起整他。蒋同美国的连理枝解散,同大陆连起来,枝连起来,根还是他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他的一套。并表示:关于军队问题,可以保存,我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1961年6月13日,毛泽东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时说:“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中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问题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从上可见,这时毛泽东已明确提出台湾可以搞他的一套,即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可以不变的问题。
60年代初,周恩来把毛泽东的上述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的方针。“一纲”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包括:(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二)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注:当时台湾每年有8亿美元的赤字,毛泽东表示,8亿美元我们可以给);(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四)双方互约不派人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这就明确而具体地指明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现实途径。“一纲四目”的内容通过有关渠道传递给了台湾的蒋介石、陈诚。
中共关于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张和毛泽东一再表明的“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以诚相见,来去自由”的真诚愿望,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感召的一些爱国的国民党军政要人,如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翁文灏、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的卫立煌、曾任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等,都毅然同国民党当局决裂,先后返回大陆。与此同时,从1959年9月到1975年3月,经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建议,分7批特赦全部在押的战犯。中共对他们的政策是,愿意去台湾的去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照样欢迎。这一举措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7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在1972年2月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中,中方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美方声明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确认从台湾撒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就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排除国外势力的干扰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
在这期间,毛泽东、周恩来还通过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及国际友人向台湾方面传递信息,希望蒋介石、陈诚等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及早进行和平谈判。如在60年代,章士钊受毛泽东、周恩来的委托,曾几度赴港沟通。此项工作在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1973年,已93高龄的章士钊再度要求赴港沟通,促进国共两党和平谈判。毛泽东经慎重考虑后明确表示,我们和台湾中断的联系应当恢复,行老是这个线再接上的最合适的人。章士钊带着这个特殊使命于5月间抵港,正在进行沟通之际,不幸于7月1日病逝。
中共关于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张和为此采取的积极措施,由于蒋介石的僵硬态度,没有得到台湾当局应有的响应,成为历史的一大憾事。对于这种情况,周恩来曾作过这样的预想:我们这辈子如看不到祖国的统一,下一代或再下一代总会看到的。“我们只要把种播好,把路开得对了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