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评点党内重要领导干部
发布时间: 2010-02-26    作者:陈 晋    来源:《党的文献》 2010-02-26
  字体:(     ) 关闭窗口

   早期著名的共产党人,在性格、能力、工作方式上,大多特点鲜明,有的还因此获得一些外号或雅号。
  例如,毛泽东年轻时的外号叫"毛奇",因他主张"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做一个奇男子"。周恩来有"周公"之称,来自于文化界和党外人士,有时连毛泽东也这样称呼。以"公"相称,显尊敬之意,也是周恩来有凝聚力的表现。朱德则是众所周知的"红军之父",这大概是外国人的说法,在党内多称"朱老总",推其德高望重。任弼时的外号是"骆驼",叶剑英在一篇文章中说得很明白:"他是我们党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叶剑英自己则被人呼为"参座",因他长期在军队总参谋部工作,是难得的参谋人才。刘伯承有"当代刘伯温"或"军神"之谓,毕现其军事家风采。徐海东有"徐老虎"或"中国的夏伯阳"之称,喻其作战之勇敢。刘亚楼被说成是"雷公爷",因其英俊潇洒,性烈如火。谭震林一直被称为"老板",因他在苏南开辟抗日根据地时,经常穿长衬西裤,化装成绸布店老板穿越日伪封锁线。潘汉年被称为"小开",因他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总是风度翩翩,如同小老板,上海人把老板的公子称为"小开"。舒同在长征途中书写标语出名,获"马背书法家"称号。胡乔木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处理不少文稿,被称为"党内一枝笔"。
  以上这些称谓,缘起不一,或反映才能,或画出性格,或标示志向,或彰显业绩,或透露作风,由此使他们成为党史上个性鲜明的"这一个"。历史上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总是靠一批各有所长且特点鲜明的领导者,在正确路线指引下,通过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个性,并率领群众干出来的。
  经过20多年的锤炼,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内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人才极一时之盛。论军事指挥,有朱德、周恩来和被评为元帅的开国元勋们。论党务工作,有刘少奇、任弼时、陈云、邓小平、彭真等。论经济工作,有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李先念等。论外事外联,有周恩来、陈毅、张闻天、王稼祥等。论宣传文化,有陆定一、陈伯达、胡乔木、周扬等。这些人的年龄,除朱德外,当时也只50岁上下。
  作为这个精英群体的核心人物,毛泽东对他们大都有过详略不一的评点,既谈他们共有的党性,又涉及各不相同的才具作风和业绩贡献。有时候,毛泽东还把自己摆进去,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领导人。例如,1949年12月第一次访苏时,他曾对苏联方面的人说,自己谈判不如周恩来,搞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要等周恩来来了以后再具体谈。1957年11月第二次访苏时,毛泽东又对赫鲁晓夫说:我们有很多同志,可以担当领导责任。第一是刘少奇,这个人原则性很强,在我们党内很有威信;朱老总年纪大了,但威望很高;邓小平、周恩来都比我强,什么矛盾都能解决,有缺点勇于当众作自我批评。这些,虽然是在外交场合出于某种需要讲的,却也反映出毛泽东平时对党内其他领导人的特点察识于胸。
  更详细的情况,还可罗列一些:

   关于周恩来。毛泽东1949年12月2日给柳亚子的信中曾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我们知道,曹操有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名句,毛泽东借此点明周恩来理政之勤、之德、之能。此前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谈到新中国政府未来组成时,其他人事都未商量,毛泽东独独谈到:周恩来一定会参加政府工作,其性质相当于内阁总理。一直到1974年周恩来身患绝症,在筹备四届人大时,毛泽东仍然认为,周恩来是总理角色的不二人选,说:“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
  关于刘少奇。毛泽东1937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少奇在领导群众斗争和处理党内关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懂得实际工作的辩证法,他系统地指出党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所害过的病症,他是一针见血的医生。1963年起草二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的文章时,原稿讲,从30至4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就在抵制斯大林的某些错误的影响”。毛泽东审阅时特意改为“以毛泽东同志和刘少奇同志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这样的评价,在党内是绝无仅有的。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