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红楼梦》有不解之缘。从小读《红楼梦》,到晚年也还谈《红楼梦》。毛泽东是文学家,不仅熟读经史子集,而且对《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推崇备至;毛泽东是历史学家,不仅通读过《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史书,而且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革命和建设的智慧;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对马恩列斯的名著比较熟悉,而且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实践相结合,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由于兼采诸科思维之长、独具百家学说之底蕴,作为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的文人和政治家,毛泽东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审读古典名著《红楼梦》。
毛泽东读《红楼梦》的视角之一:
从社会历史发展看封建制度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是毛泽东反复读《红楼梦》的深刻的心得体会。开头毛泽东也是把它作为故事读的,后来当作历史来读。在他看来,把《红楼梦》当作故事来读,是浅层次的,当作历史来读,是深层次的。浅层次可以说是指小说的消遣性,而深层次可以说是指小说的思想性和社会历史意义;读现实主义的小说,却可以帮助理解社会历史。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演讲时就说:《红楼梦》这部书,现在许多人鄙视它,不愿意提到它,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特别是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 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话时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1965年,他对表孙女王海容说:“你要不读一点《红楼梦》,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1967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同外宾谈话时还说:不了解点帝王将相,不看古典小说,怎么知道封建主义是什么呢?当作历史材料来学,是有益的。 1981年,薄一波曾回忆说:“毛泽东同志对《红楼梦》有浓厚的兴趣,讲过这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他多次要大家读,说不是读故事,而是读历史,你要不读《红楼梦》,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呢?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曹雪芹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具体说来,毛泽东是怎样通过读《红楼梦》来了解封建社会的呢?
首先通过分析古典名著《红楼梦》问世的历史背景,反映了怎么样的历史真实,昭示中国封建社会将会怎样演变,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962年1月,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在谈到17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时说:“十七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个世纪,到十八世纪的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 就是说,在西方资本主义起步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在逐渐演变,即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其次,通过《红楼梦》中反映的封建政治制度中盘根错节的官僚统治,说明了“四大家族”的反动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的腐朽性。
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真珠如土金如铁。” 毛泽东把这一段作为《红楼梦》的总纲,表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一荣具荣,一损具损”的统治结构。表说明写贾府一家的衰败史,其实是写“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官僚政治的衰败史,预示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其中也似乎借鉴了索隐派的映射手法,暗示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的灭亡。
再次,通过《红楼梦》中贾府的统治者不同的目的,说明封建家长制的分化与瓦解,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败是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的结果。
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说:“《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家长制度是在不断分裂中。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
复次,通过《红楼梦》反映的土地买卖的变化,说明封建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瓦解。毛泽东说:《红楼梦》里有这样的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这段话说明了在封建社会里,社会关系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
最后,通过《红楼梦》中贾府衰落的历史命运,说明封建制度灭亡的不可避免。毛泽东曾说:《红楼梦》第二回上,冷子兴讲贾府“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讲得太过。探春也当过家,不过她是代理。但是贾家也就是那么垮下来的。安富尊荣、养尊处优、酒醉奢靡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一代一代无用的膏粱纨绔,这样的家庭都有不垮的道理? 封建制度的天空已经破裂,曹雪芹想学女娲补天一样挽救封建制度的败亡,这是无济于事的。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还是想补天,想补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发生矛盾。曹雪芹的家是在雍正手里衰落的。康熙有许多儿子,其中一个是雍正,雍正搞特务机关压迫他的对手,把康熙的另外两个儿子,第八个和第九个儿子,一个改名为狗,一个改名为猪。 再一次说明封建制度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导致封建家族制度灭亡的重要原因。
把小说当作历史来读,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是这样的。恩格斯在1888年4月致玛格丽特•哈克耐斯的信中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围绕着这幅中心图画,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诸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列宁也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毛泽东读《红楼梦》的视角之二:
从封建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看社会历史发展的前途
根据唯物史观,既然讲到封建内部的腐朽与其发展趋势,就必然谈到阶级斗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如果说毛泽东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解读《红楼梦》是为了说明封建制度必然走向衰败的客观趋势,那么他从阶级斗争的视角解读《红楼梦》,则表明封建社会内部阶级对立的状态,预示着埋葬旧制度迎接新社会、反抗黑暗、迎接光明的道路与方法。
实事求是地讲,《红楼梦》并不是描写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官僚贵族与奴仆之间的阶级斗争,而是描写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冲突与矛盾。恐怕曹雪芹自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难以用阶级斗争的观念来叙述小说情节的发展。但是《红楼梦》中反映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压迫与反抗、矛盾与斗争是显而易见的。在毛泽东看来,封建社会内部存在官僚统治阶级与奴仆之间的对立,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必然导致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因此,要了解封建社会,不能不用阶级斗争的观点。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这部古典现实主义名著。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分析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条金线。毛泽东运用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审读《红楼梦》描写的封建社会,也不失为一种了解封建社会的金钥匙。
井冈山斗争时期,贺子珍在谈话时说她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转》,不喜欢读《红楼梦》,说《红楼梦》里尽是谈情说爱,软绵绵的,没有意思。毛泽东反驳说:“你这个评价不公正,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哩!《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环,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我看你一定没有仔细读这本书,你要重读一遍。” 从当时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实践来说,毛泽东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审读《红楼梦》,也是顺理成章的。延安时期,有一次毛泽东与身边同志说:还是要看《红楼梦》啊!那里写贪官污吏,写了皇帝王爷,写了大小地主和平民奴隶。大地主是从小地主里冒出来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了这本书就懂了什么是地主阶级,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推翻它! 1954年3月10日,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红楼梦”这部书写得很好,它是讲阶级斗争的,要看五遍才能有发言权哩。多少年来,很多人研究它,并没有真懂。 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他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 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又说:“《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