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科技人物研究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丰碑
发布时间: 2010-11-01    作者:常万全    来源:《求是》 2010-11-01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谋在前瞻、行在创新,战略智慧远大深邃

  钱学森的科学思想和创新实践,远大深邃,大气磅礴。他把深远的历史眼光、宽广的世界眼光、前瞻的战略眼光、敏锐的政治眼光完美融合起来,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定位发展坐标,站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最前沿进行顶层设计,站在科研攻关的最前沿奋力开拓进取,把创新推上了新的高度和境界。

  以敏锐眼光和前瞻思维引领科技进步。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领域和层次,而战略层面的创新是最具决定意义的创新。钱学森不仅是某一领域的科技大家,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他视野开阔、思维超前,善于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发展大势,从长远和全局的高度思谋我国科技发展。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国防航空工业发展、地地导弹发展以及人造卫星研究计划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创造性、开拓性的思想和建议,对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长远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以渊博知识和超凡智慧组织科技攻关。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决策要求,钱学森组织带领科技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重大科技攻关。他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指导设计并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协助实施了我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组织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任务,等等。他的创新智慧极为深邃,创新思想极大涌流,创新实践极其丰富,不断为我国科技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以严谨作风和求实态度把握客观规律。创新活动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深刻把握基础上的,而把握规律离不开严谨作风和求实态度。钱学森最在意的是科学的本真,多次告诫科技人员一定要按照规律办事;最提倡的是科学民主和学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思想间的交锋和争鸣;最看重的是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他提出的“把故障消灭在地面”原则,已成为几代航天人研制、试验工作的行为规范。钱学森始终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所体现出的求是、求真、求新、求精、求实的科学精神气质,为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作出了重要示范。

  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展示的是能力,孕育的是机遇,昭示的是兴衰,它如影随形、有始无终,伴随着中华民族崛起的整个历史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谋在前瞻、行在创新的科学精神,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自主发展、跨越发展。

  三、人才为重、兴才为责,倾心育人功在长远

  重才育才是钱学森一生关注最多、忧思最深、倾力最大的重要问题。他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策指示精神,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责任,为造就宏大的人才队伍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生忧国惜才,体现了人才强国的大视野。人才视野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生动展现。钱学森始终用先进的人才理念思考我国人才发展问题,特别是着眼于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多次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层面对人才培养积极建言献策。他认为国家搞创新工程、创新计划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学校要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促进“冒”出更多的杰出人才。去世前不久,他依然挂念着国家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意味深长地说:“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我忧虑的就是这一点。”这被称为“大师之问”的谈话,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

  致力造就帅才,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大战略。科技帅才是国家人才方阵的旗帜,引领国家科技进步的先导。钱学森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对此极为关注,提出不但要造就科技将才,更要注重培养帅才,即“工程师加科学家加思想家的人才”,并系统阐述了领导人才、科技帅才的素质要求以及培养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他还敏锐地把握现代科技、军事发展的趋势,科学预见军队将成为知识密集型部门,较早地提出要培养一批博士军长和博士师长。如今,这些极富见地的人才思想,已经进入党、国家和军队人才发展战略之中。

  注重提携后来,体现了人才为本的大胸怀。钱学森始终把培养人才、扶植人才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为此终身不辍、倾注心血。为培养人才,他亲自拟定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和计算机等专业学习计划,并亲自讲授导弹基本知识课;为鼓励人才创新,他对年轻人的合理创新建议,积极支持采纳;为使事业后继有人,他对有造诣有潜能的年轻苗子大胆提携、委以重任,力主第二代洲际导弹研制由第二代人挂帅。钱学森人才为本的宽广胸怀,成就了一大批年轻人才。目前,活跃在我国科技领域的高层次拔尖人才,有很多都是在他的亲自关怀、培养和扶植下成长起来的。

  大国兴起的历史证明:没有人才的事业成不了伟业;没有人才的国度成不了强国。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归根结底要靠人才优势。钱学森关于人才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独到见解,将为我们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提供战略智慧。

    1.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 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3.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