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对名利超然处之,深刻诠释了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
德高才能望重。钱学森之所以成为深受人民爱戴的科学大家,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平常之心,把科学看得最重、把名利看得最轻,从不计较得失、惟一考虑事业。钱学森终生艰苦地工作,朴素地生活,充分展示了一位共产党人无私无我的崇高价值追求。
不求显耀,面对功名荣誉永葆淡泊之心。钱学森成就非凡、贡献卓著,但他不愿接受“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的称呼,总是说导弹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科学技术事业,一两个人是无法搞成功的,其成就首先要归功于党,归功于集体。当得知自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时,他说:“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荣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给别人,以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当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时,他动情地说,我个人仅是沧海之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祖国。钱学森的非凡经历和大师风范为世人景仰,许多著名作家、记者要为他著书立传,他都婉言谢绝,“不题词、不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评审会和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兼任荣誉性职务、上年纪后不去外地开会、不上任何名人录”是他一生坚持的处世原则。钱学森对个人功名荣誉看得很淡,但对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却看得比泰山还重。他这一辈子有过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其中一次是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时,“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一次是中央组织部把他作为解放四十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时,“心情激动极了”。有功不傲功,有名不图名,是钱学森对精神气节的崇尚和坚守。
不计得失,面对权力地位永葆淡定之心。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是钱学森对待权力地位的一贯态度。就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后,被大量的行政事务所困,同时又有大量的技术问题等着解决和处理,他主动提出免去自己的院长职务,改任副院长。从此,钱学森只任副职,由五院副院长,到七机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委副主任等,专司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屡次向上级提出辞去各种职务,先后请求组织不提名其为十二大代表、十四大代表,提出不担任科协三大代表、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并恳请免去自己的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职务。钱学森不在意自己的“地位”,在意的只有党的工作、国家的事业,总是以宽广的胸怀甘为人梯、提携后人。他常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他曾郑重提议,让年仅31岁的王永志担任第二代导弹的总设计师。钱学森这种为国家为民族无私无欲的人生境界,充分体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博大胸襟。
不慕奢华,面对物质待遇永葆淡然之心。淡看金钱,淡看待遇,是钱学森一生坚持的生活态度。他的著作《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等书出版后所获不菲稿酬,全都捐出或交了党费。他平时勤俭节约,经常使用各种用过的纸张撰写讲话稿、报告提纲等。组织上多次提议为他改善住房条件,曾想按标准给他盖一座小楼,钱学森一概婉拒:“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和我同船归国的那些人都好,这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常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去世,他一直居住在一座普通的公寓单元房。钱学森对待物质待遇的超然态度和至高境界,为我们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提供了示范。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钱学森的大师风范和人格魅力,聚传统之美德,汇时代之精华,树人生之楷模,把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永远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传承和弘扬。
(作者为总装备部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