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科技人物研究
郑孝燮三次“上书”保护文物纪实
发布时间: 2010-05-18    作者:窦忠如    来源:《纵横》 2010-05-18
  字体:(     ) 关闭窗口

  参政议政是政协委员的职责和使命,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是他们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郑孝燮老先生在三次紧急情况下以“上书”形式促成文物保护。

  ()

  1979年初,北京市有关部门为修建立交桥准备拆除德胜门箭楼。当时,德胜门箭楼虽然还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郑孝燮先生深知其文物价值和在城市风貌中的景观作用,于是他鉴于时间紧迫,不得不“上书”时任国家副主席的陈云同志,提出应该迅速制止拆除德胜门箭楼的“紧急建议”。郑孝燮先生的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很快被采纳落实,使德胜门箭楼这处北京重要的文物古建筑得以保留下来。此封“上书”内容如下:

  陈云副主席:

  听说北京即将拆除一座明朝建筑——德胜门箭楼。为此建议,请考虑对这类拆毁古建筑的事,应迅加制止。

  ()……目前除加强保护好城区和郊区的风景名胜外,还需要考虑在整个城区或郊区也能适当保留一些中小型的风景文物。这些中小景物应同北京风景名胜的主体风格取得协调或有所呼应。德胜门箭楼是现在除前门箭楼外,沿新环路(原城墙址)剩下的唯一的明朝建筑,如果不拆它并加以修整,那就会为新环路及北城一带增添风光景色。

  ()德胜门箭楼位于来自十三陵等风景区公路的尽端,是这条游览路上唯一的、重要的对景。同时它又是南面什刹海的借景,并且是东南面与鼓楼、钟楼遥相呼应的重要景点。不论在新环路上或左近的其他路上,它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新建的住宅丛中,夹入这一明朝的古建筑,只要空间环境规划好、控制好,就能够锦上添花,一望就是北京风格。从整个北京城市的风景效果来看,保留它与拆掉它大不一样。

  ()拆除这座箭楼,可能是出自交通建设上的需要。但是巴黎的凯旋门并没有因为交通的原因而拆除。这很值得我们参考。风景文物是“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又非常需要这种“资源”,因此是不宜轻易拆毁的。

  ()破坏风景名胜有两种情况:一是拆或改。二是不拆,但在周围乱建,破坏空间环境,喧宾夺主或杂乱无章,如北京阜内白塔寺(1096年辽代建,1271年元代重修)就是一个教训。……我们的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园林绿化工作,迫切需要有机配合,共同把风景名胜保护好,并且应由城市规划牵头。

  ()像德胜门箭楼的拆留问题、白塔寺附近的规划建设问题,可以请有关单位组织旅游、文物、建筑、园林、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领导、专家、教授座谈座谈,听听他们是什么意见。

  仅此建议,如有错误请指示。谨致

  敬礼!

  全国政协委员郑孝燮

  1979214

  ()

  1986520Et,郑孝燮、罗哲文、单士元“三驾马车”正奔驰在安徽境内考察历史文化名城,忽然从北京传来消息说,国家建设部日前召开党组会议讨论上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时,将原本列入上报国务院这一名单中的“天津、上海、武汉三市暂不列历史文化名城”。闻知这一消息,“三驾马车”感到大为震惊,遂经紧急磋商后着手办了两件事:一是紧急赶往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合肥,将由“三驾马车”联袂署名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紧急建议”书,通过安徽省办公厅以急件方式发往北京;二是由郑孝燮先生给时任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主席张承宗同志写信,建议他促请上海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给中央写信,紧急建议将上海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并提议说可以采取向陈云同志“上书”的方式反映问题。果然,经过“三驾马车”和上海市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当年12月在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中,有了上海、天津和武汉这三座记录中国近代历史和文明的新兴城市。那么,“三驾马车”为何对上海等城市能否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件事如此兴师动众呢?

  其实,它不仅关系到上海及天津、武汉是否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列,能否得到更加全面、科学、整体的规划和保护,还关系到世人,特别是评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决策机构,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名词,关系到中国诸多与上海、天津、武汉具有相同或类似性质的城市能否享有这一殊荣,能否享受到全面、科学、整体保护的待遇问题。因此,郑孝燮先生所言“应当全面反映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三大历史阶段”的论断是体现国家决策机构对这一名词理解残缺与否的一大例证,也是国家文物保护事业是否真正向更广泛方面发展的一大标志。

  ()

  19956月,关于中国政府申报世界遗产有关决策单位,对于平遥古城在申报过程中采取“缺席裁判”一事,郑孝燮先生高喊“刀下留城”。兹录郑先生当年为此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周干峙主任,以及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主要领导所写一封建议信,从中可看出该事件之端倪。

  干峙主任并侯捷部长、如棠副部长、德勤局长、张柏副局长:

  1995615,国家文物局开会审议推荐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项目为:“(1)苏州园林;(2)辽宁牛河梁遗址;(3)丽江古城;(4)其他推荐项目建议及总结。”我对前三项均无异议,但对平遥古城未列入书面,只由主持人口头上提出,感到奇怪。相形之下,一不请山西省及平遥县人来,二无平遥准备的文件,三无平遥录像可看。“缺席裁判”,我认为很不公正……

  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是对人类文明尽责,也是为国争光的大事。我国是《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参加国,对此更当义不容辞。为了审慎地做好申报的下一步工作,建议: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组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的部分专家参与两座古城的调查与评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理申报项目的审定,就是先经专家调查,然后再作决定。

  几个焦点性的问题:

  ()关于历史遗产的“原汁原味”,即历史纯度的问题。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的历史纯度,并非均为百分之百。……至于平遥古城,我认为则接近百分之九十。……平遥、丽江的古城风貌在全国仍是古色古香之最。

  ()关于古城形制的基本历史价值。平遥古城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汉族文化,贯穿着封建礼制的规范,形成了讲求方正、对称、中轴、主次及等级关系等的城市布局形制,并特别突出了晋中的地方民居建筑特色。丽江古城则体现以纳西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贯穿着元、明、清土司统治体制的关系以及因地制宜、不拘规矩的城市自由布局的形态。代表汉族文化的平遥与代表少数民族文化的丽江应同时并重。

  ()关于多少的问题。历史名城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如墨西哥有五个,意大利有四个,泰国、巴西、波兰各有两个……我国现在从零开始,这次申报平遥、丽江两项不能说多。

  ()关于重点文物的文化品位。平遥虽是县城,却拥有四处全国重点文物和多处省级重点文物,它们的文化品位都很高,而且绝大多数保护得很好。仅我所见的平遥古建筑,五代、宋、金、元时期的就有八处,明清的就更多……

  ()1981年国庆,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为《保护古城特色的平遥县城规划》一文题言:“妥保斯城,务使旧城新貌,两不干扰。”现在不仅平遥,而且丽江的规划都采取了古城区与新建区分开的方针,既保留古城区风貌,又另建新区,两不干扰。

  以上建议如有不妥或有错误,请指示。

  郑孝燮

  1995619

  正是因为有郑孝燮先生这一建议,才促使平遥古城最终于199712月得以戴上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