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科技人物研究
港媒记者眼中的张春贤:敢为硬朗 倡"开放"之风
发布时间: 2010-04-26    作者:彭凯雷    来源:人民网 2010-04-26
  字体:(     ) 关闭窗口
  “做事,要像小老虎一样”
  2002年,时年49岁的张春贤成为当时国务院各部委中最年轻的部长。在交通部官员印象中,这位年轻部长行事果断,言行都有独特的“张氏风格”。在交通部一次很小范围的高层会议上,他说,“我们做事不要瞻前顾后,要像小老虎一样。”
  曾不少人猜测敢作敢为的张春贤有着强势的高干家庭背景。一位香港同行甚至还在私下偷偷向我耳语:“我已打听到了,张春贤是某某高官的儿子!”其实,张春贤于1953年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城关镇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在将满18岁的时候参军,之后又担任农村大队干部。从士兵、农民,再到工人、大学生、技术员到党委书记,再到受命于危难间整治困难企业,直至入职政府,八年过去,历任交通部部长、湖南省省委书记,被中央评价为 “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张春贤凭借责任心与勤奋敬业,一路走来。
  为已谋学 为交通谋利
  好学是张春贤进入新领域的“杀手锏”。他的大学同学回忆说,“早自习晚自习都很认真,晚自习的时候,一般要拉了灯才走,而大部分同学早就先走了。” 从云南省长助理入职交通部,他从一个交通外行到专业高官,凭借就是好学、专注的特点。我观察张春贤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为已谋学,为交通谋利”。曾有熟悉的人描述张春贤,“自称除看书外没有任何个人爱好,几乎就是个工作狂。
  在交通系统流传颇广的一个故事是,张春贤拿着Powerpoint的培训教材,坐在计算机前,学习怎样制作幻灯片。至于向行业的专家请教,更是家常便饭。他曾半开玩笑的说:“不要以权谋私,但可以权谋学。”
  张春贤的好学,使他在工作上也如鱼得水,政绩突出。在担任交通部长的3年时间里,他启动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道路建改工程,他规划了未来30年国家基础路网的建设,他引领中国桥梁开始了伟大的复兴,他扭转了沿海港口和内河航运长期以来的发展颓势,他将人命救助水平进行大幅提升。在他已经离任交通部,任湖南省委书记半年后,2006年4月,国际道路联盟特授予交通部原部长张春贤“2006年年度人物奖”,以彰颂他在引领发展中国公路网络及其国际连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牵挂民生 落泪为民
  有一个张春贤落泪的故事印证着他对民生的牵挂。交通记者张弛在博客里讲述了这一幕,那是2003年7月22日,在出席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一位来自云南的小姑娘张会莲说的一席话,让张春贤潸然泪下。那位云南小姑娘说:“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在来北京时才产生的。我在路上走了整整7天。我真想修一条直接通往北京的非常非常快的路,让全村寨的小伙伴都到北京来看一看,也让更多的大哥哥、大姐姐到我的家乡去。我们要把家乡建设得和北京一样漂亮。”
  张春贤不止一次提到此事,他说:“身为交通部长,我当时感慨万千。”他由此想到中国的农村公路建设,他认为,虽然农村公路建设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但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是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好好考虑的。”
  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他任职交通部长时,常常被港澳记者团团围住,港珠澳大桥、内地与香港交通合作等话题时为最热。当时有记者笑言,张春贤在内阁部长中率先行开放之风,也让他领教了香港记者的厉害。原来,他有一次讲话,被香港报纸曲解,登成相反的意思。不料,张春贤并未退却,继续将“开放”进行到底,从而赢得记者的尊重和信任,香港记者主动为他“解画”。
  他可能是第一个将秘书手机,向港澳记者公开的部长。我也是那时,拿到了联络部长的通讯“直通车”。
  他可能也是为数不多收到记者名片,按址向记者寄送贺卡的部长。让一众港澳记者,对交通话题充满善意,甚至在张春贤调至湖南时,对湖南也充满期待与报道热情。
  当部长时吃盒饭
  张春贤于2005年12月调任湖南省委书记。当他首次以省委书记的身份出现在2006年全国两会上时,“张氏”风格未变。不同于一些官员的谨言慎行,张春贤很乐意与记者寒暄聊天,他说:“我过去做交通部长的时候最担心车祸,现在做了省委书记以后,最担心的是人祸。”
  那年交流中有个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短短三个月,张春贤已经从“交通人”变为“湖南人”,他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热情洋溢地为湘菜打起了“广告”,“欢迎你们都来湖南吃湘菜,湘菜好吃啦!”在会后,和香港媒体交流时,对于能不能吃得惯湘菜的辣,张春贤亦邀记者亲口品尝,一个“辣”字根本概括不了正宗湘菜的美妙感受。而我知道一个“小秘密”,在交通部采访时听工作人员偶然闲说起,张春贤原来并非美食家,他在部里取消食堂而是吃盒饭!
  广开言路 倡行网络问政
  不怕媒体,不怕说错,风格开放的张春贤,出任湖南省委书记这五年,解决人祸的方式和思路也让人眼前一亮。他的办法不是堵,而是广泛交流,省内外、海内外广纳贤言。
  张春贤真正广征民意之举源自2006年“问计”互联网。而我有幸见证了他一系列问计于民的思维底牌。我在当年两会乘湖南团开放之机向他发问:“作为执掌大省的地方领导人,有着怎样的上网体验?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有着怎样的看法?”张春贤真诚地回应:“这个问题很重要!”并强调执政者应学习新媒体,接受网络挑战,要善于利用网络收集民意民智作决策。
  张春贤坦言,现在有些领导还不是太熟悉这些新兴媒体,不但需要学习,更要接受挑战。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媒体,是非常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应该受到执政者的重视。执政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广泛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根据民意、民智制定自己的科学决策,不断地跟进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以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有效管理。
  自那时起,他作为地方大员,包括“网络问政”在内的广开言路的一系列开放举措,为海内外认知。
  不惧敏感提问 将“开放”之风进行到底
  而今年两会,张春贤将“开放”之风带入全团。我派记者何凡参加湖南代表团开放日,他向我回忆当时的场景:结束之际,张春贤甚至还询问记者:“还有没有敏感问题?”所有举手提问的记者都一一得到了答复,“响应了每一个记者的知情诉求”。
  而张春贤本人更在记者会结束后的围堵采访时,将“开放”这个理念推向了实质。
  当下,官员财产公示问题成为海内外最瞩目的话题之一。他就此表示,目前,浏阳已经在做试点,如果可操作性强、效果好、群众满意,湖南将加速推进。
  而“您是否愿意带头公示财产呢?”这一更尖锐的问题应声而至。在现场的香港文汇报记者何凡向我回忆,张春贤的回答几乎没有停顿,他说:“试点之后,如果需要,我可以带头公布。”看到记者们的惊讶,在大家还没有回过味时,张春贤接着说:“其实我现在就可以公布,因为没有多少家当!”
  财产申报与财产公示,最敏感的问题考验着地方政府官员的“家当”,更考验着他们的为政风范。他面对直指其本人且敏感尖锐的问题,以其一贯的坦诚、讲真话的作风,做了沉甸甸、实质性的响应,将“开放”这个词富予最实在、最贴近民意的内涵。
  站在2010新起点,未来十年,大国求变如箭在弦,这开放、真诚、果断之风,正显示了包括张春贤在内新时期中国官员“开放”的信心和底气!而我深深期待:这开放之风,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地与之重逢!
   (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 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 )
   来源:香港文汇报
    1. 张春贤: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2. 张春贤:宣传开道舆论先行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3. 全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4. 张春贤辞去湖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
    5. 张春贤:主政新疆70天 “跳出刚柔轮回”
    6. 张春贤:新疆向西开放将提升为国家战略
    7. 张春贤入疆开启中央治疆新模式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9. 张春贤:凡是向群众作出的整改承诺都逐一兑现
    10. 张春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