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科技人物研究
大师已逝 风范长存
发布时间: 2010-02-23    作者:袁运甫 邹文等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2-23
  字体:(     ) 关闭窗口
——文艺界人士缅怀著名艺术家张仃
   编者按 
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开创者、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这位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立交桥”的艺术家,在他有生之年,为我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缅怀这位著名艺术家,今天,本报特组织几篇文章以示悼念。 

“生无所息”为艺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袁运甫

  吾师张仃先生,为艺术、为理想,辛苦一生,终于得以安息。他传奇的一生,纵然像吾等跟随他半生的学生,也很难得其真谛。先生突然远去,但他敦厚的音容和铿锵的话语,却愈渐清晰起来。他让我们更加理解张仃的意义和价值。

  张仃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早年因痛恨腐败的国民党政府,画漫画予以讽刺而坐牢。他为理想而赴延安求真理。解放初期,他是共和国形象设计的第一人。他提出了要在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大海中学习,在一切先进文化、现代文化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的现代艺术、建立我们自己的艺术教育观。我们就是他这一思想的直接受益者。我们曾将他这一理念戏称为“毕加索加城隍庙”。

  解放后,先生潜心学术研究,对中国画的变革情有独钟。1954年,他与李可染、罗铭先生发起的水墨画写生运动,使他成为中国现代山水艺术的先行者。60年代初,他的彩墨绘画艺术在现代和民间艺术相结合格局下,将现代水墨画的改良之路走得更远。可惜后来因为政治形势突变,他终止了在此领域的探索,为历史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改革开放后,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时代的文化复兴运动中。他领导了著名的“首都机场壁画”创作。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在经历了惨痛的“文革”后,张仃老师的艺术开始进入深深的反思之中。他以焦墨绘画为突破口,以极大的勇气和意志,通过这一非常精深的专业性绘画语言来重塑我们对传统艺术生命力的信心,他用他的艺术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复兴,首先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历史传统有深刻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的。张仃所建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一个思路。先生精神不朽! 

    1. 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开创者张仃逝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