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科技人物研究
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
发布时间: 2009-12-01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    来源:国史网 2009-12-01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关于理想信念

  记得船到马尼拉(指1955年从美国回国途中——编者注),有一个美联社记者到船上来找我。问我是不是共产党,我的回答是:“我还不够格做一名共产党员呢!共产党人是具有人类最崇高理想的人。”

  ——《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人民日报》(1989年8月8日)

  不管今天有些人怎么怀疑马克思主义,不管今天有些人怎样批判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共产主义文明更高阶段的理想,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真正合乎人性的,是真正人道主义的,它确实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理想境界。这就是为什么一百多年来它吸引了千千万万人的原因,无数的志士仁人为此奋斗、献身的原因。不管今天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还有多少不尽人意、不文明的现象存在,它仍不能掩盖共产主义文明的光辉。这种共产主义的最高文明形态仍是任何一个真正追求人类解放,特别是任何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所应该追求的崇高理想。

  ——《社会主义文明的协调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5期

  为了真理,一个共产党员是无所畏惧的。

  ——《致陈信》(1988年10月21日),《钱学森书信》第4卷第291页

  事实证明,只要充分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关于“两弹一星”与伟人的一些回忆》,《光明日报》(2000年2月14日)

  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懂得大道理的人,是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因而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因为他懂得大道理,“事理看破胆气壮”,他也一定勇于改革创新,不怕艰难挫折。他不会贪图安逸,更不会去同流合污,他懂得:“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鲁迅诗句。意指在风平日暖的天气中,能高飞远翔的鸟并不让人喜欢;流连于开满香花的小山,是看不见后面高山的——编者注)

  ——《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研究》1987年第2期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智慧的泉源。

  ——《致张锡令》(1986年12月12日),《钱学森书信》第3卷第342页

  中国的社会科学、哲学工作者中,有两种人我是不赞成的:一种人死抱书本,教条主义;还有一种人盲目崇拜西方,崇洋迷外。这都不对。对于社会科学工作者死抱书本,我有亲身体会。二十多年前,有一次我们请国防科委政治部的同志讲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讲到科学技术内容,他完全照本宣科。我实在憋不住了,就告诉他现在的科学技术早已不是那么回事了,他却说书上就是这么讲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东西,搞形而上学是不行的。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指导我们工作,这一点我是坚定不移的。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人们的经验和社会实践不断深化而发展,所以不能机械地死抠书本。另外,现在的情况是有的人在坚持马列主义,而有些人则走偏了路,反对马列主义哲学,这就更不对了。

  ——《钱学森会见鲍世行、顾孟潮、吴小亚时讲的一些意见》,《中华建筑》1996年第3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当然是科学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学不能各行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宇宙概念和现代物理学、宇宙学的宇宙概念必须一致。古代哲学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辨性质的,可以是唯心主义的,也可以是机械唯物论的,当然也就不受此限制。

  ——《致兰先煌》(1984年1月27日),《钱学森书信》第1卷第32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法宝,是尚方宝剑,你不要这个东西是要吃亏的。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第423页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起来的、有实践经验、有学问的人,才能少犯错误,才是有智慧的人。

  ——《致陈信》(1987年12月5日),《钱学森书信》第4卷第92页

  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这在我国是得天独厚的。从我个人的经历中,我的确深有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一件宝贝,是一件锐利的武器。我们在搞科学研究时(当然包括交叉学科),如若丢弃这件宝贝不用,实在是太傻瓜了!

  ——《钱学森与现代科学技术》,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我个人认为,一是要正确对待祖国历史文化传统,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应该成为我们国家“立国之本”。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第426页

  我最近读了张岱年教授的文集《文化与哲学》,想到何不考虑把中国几千年文明中的精华用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中国古籍不可能做全面的分析,那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就应该完成这个任务。

  ——《致钱学敏》(1989年9月24日),《钱学森书信》第5卷第53-54页

  我们今天要深化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一定要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要从中抓住时代精神。

  ——《致王荫庭》(1990年10月4日),《钱学森书信》第5卷第359页 

    1. 贾庆林: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 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3.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