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陈云研究
第七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总结
发布时间: 2013-12-27    作者:张星星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10-17
  字体:(     ) 关闭窗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上海陈云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经过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圆满达到了预期目的。按照大会组委会的安排,现就与会论文和研讨情况作学术总结。

  本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经主办方认真研究、反复酝酿,确定以“陈云的党建思想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主题,并列出了15个参考选题。这一方面是由于陈云在延安时期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7年,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担任中纪委第一书记9年,就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很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对毛泽东建党学说和邓小平党建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是由于2012年11月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八大,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主题,对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把深入研究陈云的党建思想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既可以更好地凸显陈云党建思想的时代意义,又能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供有益借鉴。

  在6月23日的大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国史学会副会长李捷,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祝作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等领导同志发表讲话,都对本届会议的主题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党的建设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建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思想和党建理论。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系统与深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为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本届学术研讨会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各项部署,密切联系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深入学习、研究陈云的党建思想和实践,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多方面探讨,取得了重要收获。

  一、学习陈云关于加强学习的思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陈云高度重视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把加强学习作为推进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延安时期,他就提出“共产党员的口号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强调“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对学习的内容、组织和方法等问题作出了系统论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又反复倡导学习,特别是强调要学习哲学,指出:“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再次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并把加强学习作为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要求党的干部“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

  本届研讨会有11篇论文集中研究了陈云对共产党员学习问题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的《陈云重视党内学习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陈云关于党员学习的意义、内容、重点和方法等重要思想,并结合贯彻习近平关于加强学习的指示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干部培训工作的实际作出了深入探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董志凯的《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学习陈云的相关论述》,从一个新的视角,重点阐述了陈云关于学习和研究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思想,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文献研究室唐斫的《陈云党建思想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中国文联编研室杨培林的《重温陈云加强党的建设要加强学习理论的思想》和当代所博士后申富强的《关于陈云建设学习型政党基本思想的再探讨》,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和阐述了陈云关于学习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重庆市委党校黄剑羽的《陈云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论述初探》,着重从实事求是、贴近群众、关注现实三个方面概括和阐述了陈云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的重要贡献。北京警察学院理论部何敏的《对陈云哲学思想真知灼见的几点思考》和北京物资学院刘耀京的《试论陈云的决策价值取向思想》,重点围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两个方面阐述了陈云的哲学思想和决策思想。上海陈云纪念馆张伊丽的《论陈云的领导素养》,从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思想品德等方面概括和阐述了陈云独具魅力的领导素养。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姜敏的《试论陈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和当代所邱霞的《陈云的国史观及其对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启示》,从不同方面对陈云的有关思想和实践作出了有意义的探讨。

  二、学习陈云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思想,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陈云十分关注党的组织建设,把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作为维护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重要标志。他强调要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提出“要把发扬民主当成一种制度,形成一种风气”,允许党内存在不同意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强调必须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制度,认为“核心领导只有经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并在实践中经过考验,才能建立起来”;特别强调要加强党的纪律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认为“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成大事,社会也无法稳定”。党的十八大对“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本届研讨会有15篇论文从不同角度着重研究了陈云对党的组织建设作出的积极探索,梳理和概括了陈云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各级组织建设、干部政策和干部工作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王健的《延安时期陈云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理论贡献》、中国矿业大学赵入坤的《陈云与抗战时期党的巩固》、国防大学董志铭的《陈云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辽宁社会科学院当代辽宁研究所张洪军的《抗日战争时期陈云与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北京联合大学韩强的《论陈云的敌占区党组织建设思想》,集中围绕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党的建设的探索和贡献,做了新的研究和阐述。中央文献研究室宋毅军的《陈云和李先念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吴林根的《谈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贡献的政治思想基础》,着重阐述了陈云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做出的卓越贡献。当代所陈东林的《陈云对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重要贡献与第二个〈历史决议〉对陈云的评价》,以翔实的历史资料系统阐述了陈云在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和修改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第二个《历史决议》对陈云的经济思想和实践给予的高度评价。南开大学徐行、郭英昭的《陈云党内民主思想的内容及其当代启示》和上海虹口区委党史研究室李蕙芬的《陈云的党建思想与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从不同侧面概括和阐述了陈云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内民主制度化、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等重要思想,以及对扩大党内民主的现实启示和意义。洛阳理工学院牛建立的《陈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许尔君的《陈云的党建思想与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重研究了陈云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探讨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问题。当代所魏立帅等的《陈云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思想与党的建设》和广东韶关学院严兴文的《论新时期陈云加强和维护中央权威思想》,以不同的研究视角探讨了陈云在维护党的团结、保障党的统一、巩固党的纪律、加强中央领导权威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北京警察学院理论部于英丽的《浅析陈云“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论断的时代价值》,主要围绕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研究探讨了陈云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思想和实践。

  还有10篇论文着重研究了陈云对党的干部政策和干部工作的卓越贡献。北京市东城区委党史办王钦双的《陈云的辩证用人观》和当代所张金才的《陈云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同志》,以系统的理论概括和丰富的历史资料两种研究范式,阐述了陈云以辩证的哲学思考对党的干部思想和干部政策的卓越贡献。上海青浦区委党校沈迅的《论陈云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规律的探索》,着重研究了陈云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贡献和理论探索,并探讨了对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启示。当代所冯军旗的《陈云的干部培养思想研究》,从实践锻炼、学习提高、群众公论、梯队配置等方面梳理和概括了陈云的干部培养思想。华中师范大学梁云的《延安时期陈云关于新老干部关系问题的思考》、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姜长青的《改革开放后陈云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思想探析》、当代所王蕾的《陈云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和徐轶杰、李文的《陈云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交接班制度的建立》、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陈志楣等的《邓小平、陈云与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建立》,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述了陈云对用好、安排好老干部和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思想,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实现领导干部新老交替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胡苗的《新时期陈云党建思想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义》,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陈云的党建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学习陈云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陈云一贯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的积极倡导者,也是践行党的优良作风的楷模。1962年他曾指出:“发扬民主,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我们党的老传统,只是这几年把这个传统丢了,现在要把它恢复起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一直高度关注纠正不正之风、惩治违法乱纪、反对错误思想倾向等问题,努力争取党风根本好转。不久前,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本次研讨会共有12篇论文主要研究了陈云关于党风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党风的思想与实践,并结合新形势下党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朱佳木的《略论陈云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对陈云强调的“执政党党风”问题做了卓有见地的宏观阐述,概括了陈云对执政党党风问题的深刻分析,从加强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标准、提倡坚持原则和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发挥党的纪律检查部门作用、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加强党风建设问题。中央文献研究室王骏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和江苏省委党校宋西雷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论陈云关于党风建设的贡献》,着重围绕陈云关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的科学论断,深入阐述了执政党党风问题的重要性和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的主要途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金邦秋的《陈云的思想方法论与执政党的党风建设》,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入阐述了唯实求真是陈云党建思想的哲学基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陈云党建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党风问题的战略思考体现了陈云党建思想的哲学高度。陈云纪念馆陈巧凤的《陈云:一以贯之的领导理念——“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宋键的《陈云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论述及启示》、浙江温州市委党校徐建飞的《陈云群众思想内涵特质及价值意蕴》和重庆行政学院张新华的《陈云群众观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启示》,集中研究了陈云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内涵和现实价值,深入探讨了对当前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启示。陈云纪念馆马继奋、刘启芳的《论陈云的自我批评精神》,根据陈云的有关论述和实践,深刻阐明了陈云既是自我批评的积极倡导者,又是自觉开展自我批评的率先垂范者,对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广西玉林市委党校王明波的《领导干部要警惕抬轿子吹喇叭的人——陈云党建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主要围绕陈云的有关论述,深入探讨了这一重要思想对制定正确决策、发扬党内民主、形成优良党风的重要意义。广东省委党校吴克辉、李梦阳的《延安时期陈云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初探》和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王建的《陈云党建思想与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研究和阐述了陈云的党建思想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意义。

  四、学习陈云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陈云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他提出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等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对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3年1月,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本次研讨会共有15篇论文主要研究了陈云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并结合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当代所张星星的《陈云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与反腐倡廉建设》,结合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发展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部署,深入探讨了陈云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陈云纪念馆馆长徐建平的《陈云:共产党“勤政为民”的光辉典范》,深入研究和阐述了陈云“勤政为民”的思想和实践,及其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崔桂林和陈云纪念馆刘启芳的《陈云在新时期对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性贡献》、房中的《陈云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及其意义再思考》、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管理处高慧琳的《陈云新时期反腐倡廉思想的特点》和江西师范大学张顺利的《论陈云党风廉政建设三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了陈云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当代所博士后刘海飞的《陈云关于党性思想论述》,着重研究和阐述了陈云对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高度重视和对党性修养的系统论述及其现实启示。江西赣南教育学院廖先明的《陈云党建思想与党的建设科学化》和武汉大学丁俊萍、高景平的《陈云党建思想的当代价值》,把研究陈云的党建思想与党的建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积极探讨。

  此外,本届研讨会还有9篇论文主要研究了陈云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实践,作出了一些富有新意的探索。厦门大学历史系张侃的《试论福建苏区集体合同制的展开——以陈云的〈怎样订立劳动合同〉为中心》,认为陈云撰写的《怎样订立劳动合同》及集体合同范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对当前正处理劳资关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马朝琦、马月霞的《党建视域下陈云在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思想》,系统阐述了陕甘宁边区时期陈云的财政思想和实践及其对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意义。中央文献研究室迟爱萍的《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复旦大学张徐乐的《论陈云的“公私合营”思想及其实践》,从不同侧面研究了陈云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工作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荣文丽和当代所武力的《略论陈云对发展中国钢铁工业的贡献及启示》、冷兆松的《陈云与我国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例》、叶明勇的《陈云与1979~1981年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的确立》、吴超的《陈云与安全生产》,对陈云的相关思想和贡献作了新的研究和探索。广东海洋大学窦春芳、苗体君的《试析陈云对广东经济建设的贡献》,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橡胶种植业的启动、广交会的举办和新时期经济特区创办及建设,阐述了陈云对广东经济建设的积极关注和贡献。

  陈云的党建思想是一座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陈云的党建思想与实践的研究,认真继承和弘扬陈云的党建思想,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